明智行动的艺术,我们离生活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这本书系统性的归纳了一下我们时常陷入的52个行动与思维误区。感受比较深的还是可以分为以下一些方面:
【明智行动的艺术,我们离生活这么近却又那么远】@1个人管理
对于如何磨练与充分利用自己的意志电池,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这让我想到很久之前看到的精进就是那两个小时出来浪费,我觉得很有必要。而商业生活中,商人常常使用休息区缓解顾客的意志电池的疲劳,便于做出重大购买决策。而使用期望的正负效应,激励与调整心态便可以如鱼得水。对于可控的计划要稍稍提高期望,对于不可控的也需要接受其不确定性。
听任身体的声音,情绪激发往往可以用来处理复杂的决定,相信自己直觉;而直觉的形成与之大相径庭,能力圈之内的事情,最好不用思考,能力圈之外,你需要理性的思考。面对悬而未决的事情,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忽略一些可能性,学会关门的能力。而选择性盲目告诉我们,当我们纠结与选择之中要能够跳出来,发现新的可能。
内省错觉的存在则告诉我们那些你深信不疑的观点往往更值得你去怀疑。
如何去战胜妒忌,建立自己的王国,做自己的国王。找到自己的长处
@2商业应用
默认效应告诉我们常常安于现状,所以我们常常不假思索的接受他们的默认设置,比如默认的红葡萄酒。而面对煽动效应(人对目的来源的认知要比对表达论据认知减弱的快),不断的重复也就是所谓的洗脑,所以你要做的便是像侦探那样去思考。而激励排挤效应的赌场盈利效应有让人切实的重新认知了一下金钱。激励排挤效应用于团队管理倒是可以用来平衡情感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即时的群体划分,往往能够诱发群体认同感。
@3认知生活的表象
平均数效应高数我们,平均数往往蒙蔽背后的整体情况。移民效应则有一种移花接木的感觉,往往是统计数据的转移而产生虚假的数据结果。同样的统计数据的时候,有人又往往使用小数定律断章取义。意向性治疗谬误则告诉我们统计过程中,数据样品中往往由于某些原因悄悄避开作为样品数据了。劳力辩证现象的存在则告诉我们面对结果应该放宽心,每一段过程都应值得审视。要警惕生活中那些以简单逻辑的开始的事物,因为你的感觉往往会欺骗你。那些未经审视的新兴事物往往使人狂热。
而人性中对于后悔的害怕,我们常常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虚假同感偏差强调的便是先怀疑自己,而盲目从众也强调的是怀疑他人。正面效应掩饰了不存在的事情,这往往可以用来安慰与逆向思维。
@4沟通
"因为"的润滑剂效应
金钱与人际关系间的激励排挤效应
言多必失的废话倾向告诉我们清晰的思想会带来清除的表达,糊涂的思想往往只是废话连篇,这又应验了老祖宗雄辩是银,沉默是金的观点。以前一直想要探寻着简单的生活,简单的认知,却不知简单源于复杂,更是生活的究极目标。运用最初效应(内存)和近因效应(闪存)往往能够锚定好信息的重点,成功表达自己所想传递出来的消息。而往往普适性的冷读术会蒙蔽你的双眼,但是适当的采用福勒效应往往又能拉近人际关系。心智理论(对他人如何思考,如何感觉形成的精细感受)告诉我们要以人为本,同时也应该审视数据。策略性虚报的存在告诉我们诚实往往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同时,面对策略性虚报,我们可以做的应该是关注他过去做了些什么。
@5信息的处理
互联网大潮中,存在的噪音太多,往往造成信息偏奇。所以试着用最少的信息来生活吧,这样你可以更好的做出决定
反观之,面对不知的未知,我们要做的便是进行不断的调整自己去应对那些放血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篡改历史现象则告诉我们我们的记忆往往被错误充斥。记忆也来自你内心的投射。
模糊不容性告诉我们风险(已知的可能性)与模糊之间应该多一些理解。凸显效应往往使我们先入为主(吸引注意力),而忽视事情的本质。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危机永远只是危机,你并不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总结,借用他山之石。最后,我们往往会被新闻所奴隶,理解世界的,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方法了。
@6知识结构
依赖域的存在,往往使得自己思维受限。所以我们要训练多种思维方式,而学习一个领域的思维方式,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在知识与实践之中,非语言描述的知识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可以开始一些可能会失败的尝试。
总而言之,最让人收益的还是战胜拖延症的环节,1利用意志电池不停的充电与放电,2避免分心3制定时间计划,任务分解,每一步都有时间期限(成文的计划让人感到安心)。而计划谬误又告诉我们细致的计划往往无法应对生活中不期而至的黑天鹅。所以要让自己的计划更为机动,更好的办法是确认下情况有哪些发展的可能性。能力错觉有告诉我们,对于未知的未来,选择往往比能力更重要。我们应该寻找具有积极意义的黑天鹅,去迎接这世界上的不确定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