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百度真正王者归来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自从去年收购YY直播以及开启全面移动化战略以来 , 
百度
的基本面开始得到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 , 凭借多年积累的AI技术实力 , 百度宣布造车的举动也为外界普遍看好 。在这一系列的内外部利好因素刺激下 , 百度的股价开始水涨船高、市值也开始一路上扬 , 赶在年前正式突破了千亿美金 , 真实上演了“王者归来”的戏码 。
2月18日早间百度发布了四季度财报 , 亮眼的财报数据 , 再次从侧面揭示了百度股价异动背后的秘密 。
财报超预期 , 百度迎来开门红
北京时间2月18日早间消息 , 百度(BIDU.NASDAQ)于美股盘后 , 公布了2020年Q4及全年业绩 。由于各项数字全面超预期 , 财报公布后百度股价盘后快速拉升 , 截至发稿上涨2.71% , 股价在盘后上涨至318美元/股 。
此前 , 在一系列的连续上涨之后 , 百度的股价曾一度突破326美元/股 , 市值超过了1100亿美元 。但在经历连续十一个交易日上涨之后 , 百度当日股价下挫5.37%至308.68美元/股 , 市值1053亿美元 。由此不难看出 , 百度发布的新财报 , 的确起到了稳固股价的作用 。
财报显示 , 百度四季度的营收为302.68亿元 , 超出市场预估的300.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51.74亿元 , 超出市场预期的40.24亿元;运营利润为70.6亿元 , 超出市场预期的63.2亿元 。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来看 , 百度的表现也都不错 。首先 , 百度的核心业务迎来了强势反弹 。数据显示 , 四季度百度核心业务营收达到了231亿元 , 环比增长8% , 远高于其历年同期的环比增速 。其中 , 非广告业务收入42亿元 , 同比增长52% , 其非广告业务大增主要源于其云业务以及其他服务的推动 。
从2020年全年的业绩表现来看 , 百度的表现同样不俗 。首先来看营收 , 百度在2020年的总营收为1071亿元 , 同比持平;美国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220亿元 , 同比增长21% 。
其中 , 百度的核心业务为787亿元 , 同比增长1% , 其中在线营销业务收入为663亿元 , 同比增长5% , 而非营销收入为124亿元 , 同比增长28% , 百度的收入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 。
总的来看 , 无论是超预期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 , 还是核心业务的强势反弹和非广告业务的快速增长 , 都为百度在2021年迎来业绩“开门红”奠定了基础 。
云智能业务充当了急先锋
从百度的营收结构不难看出 , 在主业实现强势反弹的过程中 , 其非广告业务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财报数据显示 , 百度的非广告业务在去年四季度上涨了52% 。
据了解 , 百度的非广告业务主要包括 , 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和芯片等业务 , 这也是百度一直重金投入的领域 , 过去因受限于商业化进展缓慢 , 这一块儿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一直被外界所忽视 。但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的努力 , 百度的非广告业务(主要是智能云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 , 其商业化变现速度逐渐加快 , 这部分业务的价值也逐渐凸显了出来 。
数据显示 , 在过去两年百度的非广告业务收入增长了2.6倍 , 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而在刚刚过去的四季度 , 百度的非广告业务继续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 。
其中 , 云业务正在成为拉动百度增长的重要引擎 。财报披露 , 百度智能云实现同比增长67% , 这一数据相较二三季度有了进一步提升 , 其年营收则达到了130亿元 。据IDC在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20H1)》显示 , 百度智能云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的排名也已经跃居第一位了 。
在云业务之外 , 百度其他AI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比如在芯片方面 , 百度自研的昆仑2芯片即将量产 , 预计其量产后将会被广泛部署在搜索、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等业务领域 。
在智能驾驶方面 , 百度智能驾驶也已经渐入佳境 。截止2020年12月 , 百度已累计取得覆盖智能驾驶全领域的牌照199张;旗下阿波罗开放平台、自动驾驶乘车服务 , 都已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了;另外百度刚刚组建的智能驾驶汽车公司 , 也将继续成为推动其智能驾驶商业化的下一个有效途径 。总的来看 , 云智能业务在推动百度业绩提升过程中 , 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 。
全面擎化AI大生态
当然 , 从百度十年来深耕AI的布局来看 , 智能云、自动驾驶只是其庞大AI生态图景的一个组成部分 , 百度想要的远不止这些 。
李彦宏在刚刚发布的四季度财报内部信中表示 , 百度在技术研发上的长期投入 , 已经使百度成为业内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 , 未来将继续在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和底层创新上啃下硬骨头 。
AI生态型公司这个词 , 是第一次出现在百度的财报内部信中 , 这也凸显出了百度对AI商用的信心 。实际上 , 百度为这一目标曾做出过长期的努力 , 这从其研发投入就可以看出来 。
据公开数据显示 , 从2018年开始 , 百度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 , 已经从年均投入不低于15%的营收占比 , 提升到了2020年的研发投入占比21.5% , 这一比重不仅超越了华为(15%的研发投入占比) , 而且在全世界其他科技公司中也名列前茅 。
多年在AI上的持续投入 , 让百度在近两年进入了收获期 。首先 , AI全面融入百度的搜索业务 , 推动百度搜索智能化不断加速 , 使百度的搜索效率大大提升 。数据显示 , 第四季度百度搜索的首条满足率达到了58% , 而这个数字在过去一年中还只有40% , 同时百度APP的搜索体验以及搜索次数 , 都较上年增长了30%以上 。
在智能设备方面 , 百度凭借其自主研发的AI芯片 , 使其小度智慧屏的销量稳居国内第一;百度自主研发的小度助手 , 语音交互次数也已经超过了50亿次 。
在智能云方面 , 百度自研的百度AI大脑 , 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各个行业领域 , 目前百度对外开放的240项核心AI能力 , 日均调用量已经突破了1万亿次 , 语音引擎调用次数突破了100亿次 , 百度在OCR、人脸识别、语音等方面 , 也已经跃居国内第一 。另外 , 百度自研的飞桨系统已经累计服务150万开发者 , 其与Facebook、谷歌等国外巨头 , 同列深度学习平台市场前三 。
总的来看 ,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 , 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已经逐渐显示出成效 , 这些也为百度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领先一步 ,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千亿身价后的新战争
随着百度基本面的全面改善 , 以及百度AI商业化的加速 , 外部机构开始调高百度的市场评级 , 此前被百度重点强调但常常被外界忽视的AI业务价值 , 也逐渐得到全面重估 。
数据显示 , 近三个月内 , 为百度智能云业务估值的券商由3家上升到了14家 , 为Apollo估值的券商由5家上升到了14家 , 为Duer OS估值的券商由0家上升到了4家 。另外宣布造车的百度 , 还获得了明星基金公司ARK的大手笔加仓 , 此后其市值开始一路飙升到了千亿美金 , 重新回到了“巅峰”状态 。
从过去一年的表现来看 , 百度也算是“苦尽甘来” 。但若放长时间来看 , 在向AI生态型公司进化路上的百度 , 面临的问题仍有不少 。
首先 , 从营收结构上来看 , 百度AI商业化目前还存在诸多不足 。比如 , 相比主营业务来说 , 百度的AI业务创造的营收占其总营收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 , 但尚未达到过半的占比 , 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 , 百度仍摆脱不了对搜索业务的依赖 。
其次 , 从业务上来看 , 百度推出的智能屏语音音响虽然销量很高 , 但受限于国内外竞争(比如阿里、小米、亚马逊等等)影响 , 其总体毛利率并不高 。
最后 , 百度的智能汽车项目才刚刚开始推进 , 其未来表现如何仍未可知 。一方面 , 智能汽车市场强手如云 , 如今像苹果这样的巨头也已经介入其中 , 这无疑增加了智能汽车玩家们的竞争烈度;另一方面 , 从概念车到量产车需要时间 , 百度造车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 。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来看 , 百度在市值突破千亿之后 , 能否更进一步实现更大的发展 , 仍取决于其接下来AI包括智能驾驶、整车制造方面的进展 , 而这些业务后续推进的难度都不小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在其市值站上千亿之后 , 百度的进击之战才刚刚打响 。
【2021,百度真正王者归来】刘旷公众号 , ID:liukuang1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