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中最爱-OLYMPUS olympus数码相机

奥林巴斯数码相机(相机中的最爱——奥林巴斯)
从事摄影工作15年以上 。起初,我一直用「尼康」、「LAICA」和「佳能」 。当然,『MAMIYA』和『Hasselblad是大中型相机中最受欢迎的相机 。当时用的是“MAMIYA120”型号和645型号 。不同的是645型是中型的,而120型是大型的 。传统负面时代很怀念当时的模式 。
进入数码时代,「佳能」使用COMS感光元件,而「尼康」使用CCD元件 。两者的区别在于,COMS属于插值技术让像素变大,而CCD是实际的像素,所以当然CCD更真实 。然而,「佳能」在插补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 。后来,为什么大家都改用COMS光敏元件?原因是COMS手术图片来得比较快,而且技术成熟,色彩也很有层次感 。而CCD的失效在于运行缓慢,使得引擎处理器容易过热 。如果遇到连拍,操作时间会更长 。
但后来“尼康”也用了COMS,颜色也突破了过去 。不过你还是会看到大部分人都用“『佳能』”拍人像,我还是坚持用“尼康”,因为我习惯了界面操作,色彩提升很大 。其实同级别品牌各有优势,机身强度“尼康”比“佳能”好,但也有人说“佳能”在色彩上比“尼康”略胜一筹 。但是很难说,不是我喜欢尼康,所以我说它不输给佳能,而是两者在色彩处理上各有专长 。有人说很多风光摄影师更喜欢尼康,我也曾经拥有过完整系列的佳能全画幅相机和三大镜皇,但我只是在操作上觉得自己喜欢尼康,所以最后卖掉了佳能 。
但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奥林巴斯的异军突起 。事实上,奥林巴斯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医学影像,如断层扫描或显微摄影 。后来也发展成了相机 。它早期的相机特点是轻而小 。所以早期传统时代很多摄影师比如私家侦探都用奥林巴斯,但是早期的十大相机品牌奥林巴斯都属于冷相机,就像『宾得』一样,所以周边产品比较少 。
但是直到大约十年前,第一个微单是由『奥林巴斯』做的 。当时的要价并不便宜,一个套机镜头要价在一万之间,相当于当时全画幅相机的价格 。为什么叫微单?第一,它的感光元件小;第二,它没有菱形反射器;第三,因为小,所以它的镜头倍数要乘以2 。比如你买的镜头尺寸是20mm,属于广角,但是乘以2等于40mm,不是广角,因为会吃镜头的景深 。说来话长 。你先知道原理就够了,所以如果真的想达到广角镜头的效果,就得买9mm,因为乘以2等于18mm 。对于我们来说,最佳广角是15mm~24mm 。
奥林巴斯最早推出微单,但是价格不亲民 。再加上常见的一致性原则,感光元件的小像素自然会减少,不过这部分对于奥林巴斯来说不是问题,因为和拍摄一样细致 。当然,如果拿它和全画幅相机比是不对的,就好像你买一辆3000cc的车和一辆2000cc的车比,马力和扭矩都是3万 。那为什么「奥林巴斯」会因为价格不亲民而创造商机呢?个人认为里面的非专业人士和很多业余爱好者,对于专业相机来说,要么太大,要么太重,所以“『奥林巴斯』”把族群定义为业余摄影师 。另外,像素并没有因为感光元件小而变差,放大到一定尺寸时依然保持着相当不错的画质,所以也造就了微单相机的外观 。
后来几乎各大厂商都跟风推出微单系列相机,但俗话说谁先出来谁就领先 。因为制造一台前所未有的新相机需要多年的测试和投资,所以当其他工厂开始开发它时,『奥林巴斯』已经申请了许多专利 。之后五轴手防振最早由【奥林巴斯】发明 。想想光是这点专利钱就赚了多少钱 。可惜微单在慢慢下滑 。其实我个人认为还是很多关于画质和像素的迷思造成的 。从那以后,出于个人摄影需要,我一直在用“∠奥林巴斯”,但“∠尼康”却成了摆设,让我想笑 。不过,我还是会根据场合来用 。如果真的需要大尺寸海报输出来拍摄业务,我还是会用“『尼康』”全画幅相机 。毕竟为了保险起见 。
最后,很可惜的是“『奥林巴斯』”因为造假案和亏损,最终撤销了相机部门,维持了原有的医疗系统摄影技术 。这真的很尴尬 。这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我买了一辆萨博车,那时候我们都知道萨博是做飞机起家的,但是当萨博宣布全面退出汽车行业的时候,业界一片哗然,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萨博亏损或者赔空等弊端 。原来萨博认为卖车不算卖 。
数码相机虽然寿命有限,但最大的致命伤还是快门数量,一般在15万到20万 。如果坏了,可以更换 。但是换一个快门也不便宜,所以有些人宁愿买新的 。但如果是全画幅或者单价极高的专业机构,原则上还是推荐新快门 。毕竟身体可以用很多年 。就像镜头一样,用十五年以上不是问题,对焦速度才是问题 。
期待奥林巴斯的回归(编者注:2020年6月24日,奥林巴斯宣布退出相机业务) 。毕竟可惜了,携带方便,画质好!
【相机中最爱-OLYMPUS olympus数码相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