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纲辩证与心理健康

多年实践,发现了人的心理与中医八纲之间的一些规律,及心理对身体的对应影响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 。
中医八大原则,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辨证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后,根据病位的深浅、致病因素的性质和升降、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将其分析归纳为八种不同的证候,称为八纲辨证 。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了人类心理与中医八原则之间的一些规律,以及心理对身体的相应影响 。疾病的表现虽然极其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用八个原则来概括 。情绪和症状的表现虽然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纳为八大类,可以用心理学规律进行分析和调整 。
【/s2/】接下来我讲讲心理因素与中医辨证八原则的对应关系 。
一、内外
根据中医病位的深浅,将疾病分为表证和内证 。
1 。外部证据
【中医八纲辩证与心理健康】表证是指六邪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所引起的证候 。表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喉痒咳嗽,舌苔薄白或黄,脉浮 。
根据疾病的症状,分析心理原因,发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当外来事物伤害或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时,人们会同时产生一种抵抗和保护的本能心理,而这些心理在抵抗阶段引起的身体症状就是表证 。当有人或事对自己有不良影响时,人们首先会有一种保护心理,就像一提到降温天气,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加衣服保护自己 。这种保护心理会影响到身体的第一层保护层,也就是皮毛,导致发烧时出现无汗的症状 。在心理保护的同时,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心理取向,也有各种复杂的情绪,比如害怕、自卑、不敢做等 。这些情绪越重,身体疼痛和沉重的程度就越重 。压力和无法与他人交流的程度与鼻塞的程度相同 。当你对事物的心理取向是外在的、暴露的、表达的或抗拒的,脉象是浮动的 。容易感冒的人可以反思这个规律,治疗感冒症状,增加抵抗力 。
2 。内部综合征
内证是疾病深入内脏(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种证候 。多见于外感疾病或内伤的中晚期 。内证的病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外邪入内,侵及脏腑;二是外邪直接侵入脏腑;正是七情的刺激、饮食不当、过劳等因素损伤脏腑而致病 。
内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多 。常表现为:热盛、烦躁、困倦、口渴、腹痛、小便短赤、便秘或腹泻呕吐、舌苔厚、脉沉 。
内证三因的心理因素如何对应?
第一,表邪侵入脏腑,外界因素影响了你,是你缺乏抵抗力和保护能力造成的不公 。二是外邪直侵脏腑 。这种情况就是外界干扰直接造成伤害 。人的心理取向是面对这些伤害没有防御和反抗能力,外界影响直接伤害自己,没有保护和反抗的前台 。或者你的心理取向是你根本不知道任何外界的影响 。当你发现的时候,已经会伤到自己了 。没有反抗的过程 。这种外邪直接侵入脏腑 。第三,对事物的各种芥蒂,可以根据规律直接伤害相应的脏腑;以及饮食、休息和工作中的情绪和表现的不均匀,也可以根据规律直接伤害相应的脏腑 。
二 。冷热
感冒是区分疾病性质的两个准则 。寒证和热证反映了阴阳的盛衰 。阴虚或阳虚以寒证为特征,阳虚或阴虚以热证为特征 。
1 。感冒综合征
感冒综合征是疾病本质上是感冒的症状 。既可以是感寒邪所致,也可以是身体自身阳虚或阴盛所致 。《黄帝内经》将寒证分为外寒证和内寒证 。外感风寒是外感邪气侵入肌肉表面所致;内寒发生在寒邪直入脏腑的时候,也可以发生在身体阳气虚弱的时候 。
常见表现为:畏寒保暖,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口淡不渴,痰清稀,流涎涕,小便长,大便稀稀,舌淡苔白润滑,脉缓或紧等 。寒证喜热 。
导致感冒综合征的相应心理是把事情定位为不好或不好 。寒证的特点是“不到”的心态,导致寒证觉得不愿意做,自卑,失望 。发自内心,不想做,没有动力,造成的身体表现就是寒证 。相应的恶寒喜暖的心理就是面对某件事的时候心情不好,特别希望自己是好的 。寒脉晚,晚脉对应的心理是对坏事的恐惧,是拖延的阶段 。尽量拖延 。虚寒证也与自卑有关 。其实自卑的人自卑,是因为对事物的定位不好,缺乏自尊 。无法抵抗外界环境入侵的感觉导致外界寒冷 。由于自己的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感到自卑、孤独或失落,会导致内心的寒冷 。
2 。热证
热证是病的本质属于热的证候 。可以是感受热邪所致,也可以是自身阴虚阳亢所致 。《黄帝内经》将热证分为表热和里热 。表热是热邪侵袭肌肉表面引起的 。表热之邪入内,为内热;外寒邪化热为内,也可化为内热 。其发病机制属于过度杨琪 。阴虚内热为虚热 。
常见表现为:恶热恶寒,口渴寒饮,面目潮红,心神不宁,痰多,鼻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数 。热证喜寒 。
导致热证的相应心理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好 。“太过分”的心理是最多的 。引起热证的情绪有:烦躁、急于求成、兴奋、希望、焦虑等 。焦虑、对各种好环境的希望、对一些“好”的不宽容、对残酷环境的不满和竞争,都会导致热证 。怕热怕冷,口渴,冷饮的症状是你认为是好事,却不能接受的心理造成的 。红眼和红眼的症状超出正常范围,是感觉太多的心理造成的 。
好环境带来的兴奋、激动、幸福、焦虑、希望、紧张、匆忙等情绪和表现,造成肤浅 。焦虑,对好环境的希望,对“好”的不宽容,对自己的焦虑、希望、紧张、思念和匆忙导致内心发热 。
三 。现实
现实和现实是区分善恶兴衰的两个节目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过盛 。
1 。虚证
虚证是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总结 。虚证又细分为阴虚、阳虚、表虚、里虚、气虚、血虚、五脏虚等 。虚证的病因有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疾病耗竭等 。
常见症状有:口干咽燥、五官发热、舌红少苔、脉亏细等 。身体疲乏,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自汗,舌质淡嫩,脉弱缓等 。
虚证对应的心理是对各种事物的心理缺失 。我觉得该进来的没进来,不该出去的出去了 。各种因感觉自己或他人能力不足、信心不足、无力感、无助感、失败感而产生的不公平心理,都会导致虚假证据 。在实践中我发现,先天不足是父母用软弱、无能、胆怯的人生逻辑教育孩子造成的 。对生活环境和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其他方面缺乏信心、无能为力等感觉和表现,都可能导致虚证 。
虚证可以分为两类:血虚和气虚 。心理上有形的不足,如金钱、事物、用品、衣服、食物等 。,导致血虚 。心理定位上无形的不足,如知识、政策、能力等 。,从而导致气虚的生理反映 。
我只觉得自己需要,却不想去做,无法抗拒,没有能力,面对不好的事情勉强应付各种心理,导致体虚感冒 。各种心理,想做却无能为力,想做却受阻,导致虚热 。我觉得自己不足,但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有能力去抵抗和解决 。这时,它是空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你将无法再抵抗任何东西,并且会在表面斗争的阶段持续很短的时间 。此时外邪可入内,成为内虚 。
2 。经验证据
经验证据是人体对外源性病原体的感受或体内病理产物的积聚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总结 。
实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二是内脏功能障碍导致痰、湿、瘀等病理产物停止在体内蓄积 。
常见的表现为发热、腹痛、拒按、胸闷易怒,严重时可出现谵妄、排尿困难、便秘、舌质老化、舌苔厚腻、脉强等 。
导致实证主义的相应的心理学是,我觉得我有太多的东西,但我不能让它出去,把它留在里面 。另一件不该进来的东西进来了 。
同样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心理取向不同,可能会导致证据的肯定或错误,这取决于心理取向 。如果你觉得自己进来的多了,那就是经验主义;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做不出来,这个定位就是假证据 。比如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不到 。都是因为别人在干涉、影响、犯错 。总有一种外在的“不行,不行”,把一切矛盾都推到了外面 。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可以自己做任何事情 。这时,他们的身体表现不是假证据,而是正证据 。所以,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取向不同,会得不同的病 。
中医有句话叫“久病不补” 。一种疾病从正证开始,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转变为虚证 。心理原因是什么?有些人越来越觉得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也治不好,这种心理取向导致了不足 。有些人对疾病的心理定位是“今年治不好没关系,明年慢慢就好了 。”这种定位不会轻易导致虚证 。但是有些人不是长期患病,身体已经比较虚弱,这与他们感到无助、招不到人、工作不努力、没钱等心理取向有关,所以很快就变得虚弱了 。其实是人的不足和无力感导致了身体的不足 。
中医还有一个概念叫“久病必瘀” 。本来是虚证,后来在治疗过程中变成了实证 。心理因素是想让病快点好起来,但是病不好,一直留在体内,导致瘀滞 。如果心理取向的重点在疾病上,疾病总是不好,就会有血瘀,这主要是基于经验证据;关键是没有办法得病,也就是虚证是主要因素 。在治疗长期患病的人时,让患者在治疗前调整好心理 。否则,“没有法治”的心理干扰会增加后续调整的难度 。
四 。阴阳
是阴阳辨证八原则的总原则,实际上是辨证论治的总概念 。你可以拿出你能说出的任何证据 。其他六种证候都是在阴阳的指导下衍生出来的 。如果把其他六个证候往后推,就可以归入阴阳,从而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研究人体 。其他六种证候是对应阴阳下移的不同角度或主题 。当你把内部和外部分开时,你得到了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讲事情的好坏,就讲热证、寒证;当你说出进入和退出的区别时,你会有多余的证据和不足的证据 。一切都来源于阴阳,当你告诉表,你就得到里面,这就是阴阳 。祛热则寒,寒为阴,热为阳 。辨虚有实,虚为阴,实为阳 。
在实际应用中,所有疾病都可以根据证候的病理性质分为阴阳 。阴证一般是“少”的心理和表现,阳证是“多”的心理和表现 。
八纲中也有几种同时出现的病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由几种心理同时作用引起的疾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