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惊蛰 三候

惊蛰是二十节气节气中一年开始的第三个节气,今天就是惊蛰 。到了这个节气就代表天气回暖,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之说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
仓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
再过五日,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而到了秋天,鸠再化为鹰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 。
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
惊蛰里的蛰是什么意思: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惊蛰时,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惊蛰古时候叫“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
惊蛰有什么民间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