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起源及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与含义( 三 )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茱萸雅号“辟邪翁”,它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 。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 。但在近代,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 。其变化的因由大概是,茱萸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 。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
重阳游乐
重阳节也是古代中国人开展骑射活动的大好时机 。南北朝時,朝廷規定,每年重阳,人们必須骑马射箭,并将它列入武举应试科目 。唐朝,朝廷允许五品以上官员在重阳时齐聚于玄武门,练习骑射 。至於民间喜好的放风筝活动,更呈现了放去灾邪、除去晦气的心理寄託 。
簪菊
汉民族女子自古便有簪花之俗,依节令不同簪戴不同的花卉 。春天多簪牡丹、芍药,夏天多簪石榴、茉莉,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 。重阳节簪菊风行,唐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簪菊之俗唐代已有,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不仅女子簪菊,男子也可簪菊,这可不是什么异常风习,古时汉族男女皆留长发插笄,人们在重阳登高赏菊时在发上插上几朵,颇显热爱生活的灵动和俏皮,且古人认为菊花可避邪、增长寿,重阳簪戴男女老少皆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