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 外科学笔记( 二 )


(4)疼痛和肿胀的鉴别
1.先肿后痛者,病在皮表 , 如颈痈 。
2.对于先痛后肿的人来说,病在筋骨深处,比如骨骺坏疽 。
3.好几个地方都疼,同时肿起来,涨起来,或者一个接一个,这就是出血 。
4.肿胀扩散的时候疼的是毒已经逐渐聚集 。
5.肿则散则痛,毒邪散则散,势不可挡 。
四 。辨痒:中医认为“微热则痒”,即痒是由于风、湿、热、虫侵入皮肤肌表,引起血与肉不和 , 热因郁结所致;或因血虚、风燥阻滞皮肤 , 皮肤失养,发生内生虚热 。
(1)根据原因识别瘙痒
1.风胜:变幻莫测,全身发痒,抓挠出血,易破易收,不会腐烂,多为干燥 。如银屑病、痤疮和成瘾性皮疹 。
2.湿胜:四经浸泡,滴黄水,易沿表皮腐蚀,多烂多痒,多湿或有传染性 。例如急性湿疮和脓疱病 。
3.实热:皮疹、发红、灼痛、瘙痒,或仅在暴露部位,或全身 , 甚至糜烂、滴水、结痂成片,常无传染性 。如接触性皮炎 。
4.热情:浸泡蔓延 , 黄水频出,看起来像虫子的皮肤,特别痒,最有传染性 。如手足癣、疥疮等 。
5.血虚:皮肤变得厚实、干燥、脱皮、发痒 , 很少被侵蚀和滋润 。比如牛皮癣 。
(2)通过病理过程区分瘙痒
包括肿疮为痒 , 溃疡为痒(溃疡未溃烂时称为“肿疮” , 溃烂时称为溃疡) 。红色为热证 , 白色为寒证,蓝紫色为血瘀,黑色为死肌) 。
六、鉴别脓液
它是化脓性外科疾病的常见病理产物,因为皮肉之间的热量比腐肉和蒸肉要好 。
(1)脓液形成的特征:疼痛、肿胀、温度、硬度 。
▲ (2)确认脓液形成的方法:触摸、透光、点压、穿刺、b超 。
(3)分清脓液的深浅 。
1.浅表部位:肿块高而硬,中间有软凹,皮薄,红而热,轻按有痛感,应尖 。
2.深部:肿块松散坚硬,有晕软感,皮厚,不热或微热,不红或淡红 。应该是按方痛点的 。
七 。鉴别溃疡
(一)颜色
有阳疮的溃疡,颜色红鲜,疮面脓液稠黄白色 , 腐肉易脱 , 新肉易长,疮面易闭合,观感正常;
阴疮,疮面颜色较暗,脓液清?。?有时出血,腐肉不易脱落 , 或虽脱落,新肉未生,疮面久难愈合,疮面不痛 。
(2)溃疡形态
岩性溃疡 , 溃疡表面多如岩石洞穴 , 有的溃疡底部有珍珠样结节,有紫黑色坏死组织 , 渗出血水,有腥臭味 。
瘰疬溃疡,有空空洞或漏管,疮面颜色不鲜,脓液清稀,混有絮状体 。
梅毒性溃疡,多呈半月形,边缘整齐,硬而直如凿子,略凹,基面凹凸不平 , 有薄污物质 。
*五善: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
*七邪:心邪、肝邪、脾邪、肺邪、肾邪、脏腑腐败、气血衰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