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思念(无尽的思念和悲伤的句子)
刚到小满,正是江南中稻的播种季节 。一粒一粒的稻种被送到大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
然而 , 这位一辈子梦想着“草下乘凉”、老是追着稻子要产量的老人,却悄悄地走了 。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CPPCC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
还记得2020年秋天,衡南县纪昀镇示范的第三代杂交晚稻进行了测产 。这位90岁的老人对水稻的高产潜力发起了又一次挑战 。
△2020年11月2日上午,第三代杂交水稻衡南示范区举行晚稻测产仪式 。
水稻亩产年突破1500斤,达到1530.76斤!这位老人有点耳背 。当他清楚地听到结果超出预期时,不禁拍手称快!
“非常兴奋!非常满意!我们一定要为国家粮食增产再作贡献!”
“脑子还行,要从‘90后’干到‘100后’ 。”
这些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一个
九年前,在北京协和医院,林医生产下了一个婴儿,袁隆平,他将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家里人都没想到,这个孩子会和大米有这么深的缘分 。
19岁的袁隆平坚持学农业的时候,他慈爱的母亲惊呆了 , 说,傻孩子,学农业多辛苦啊 。
反正袁隆平是要学的 。小时候去旅行 , 让袁隆平有了归宿 。红色的桃子、紫色的葡萄和五颜六色的花朵一下子吸引了他,从此他对乡村的美丽充满了向往 。
为了说服父母,他还提出了一个道理:吃饭是世界上第一重要的事情 。没有食物 , 人类如何生存?最后 , 我父母让步了 。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安江农业学校任教 。他坐烧炭车翻越雪峰山,从长沙到安江用了两天 。
很快就会遇到困难 。尝过饥饿的苦味后,他更加意识到食物的珍贵 。
乡村的美,承载着生活的重量 。“愿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吃”,一个简单的愿望点燃了一颗探索的心,开始了一场充满艰辛的科学长征 。
△80年代初 ,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验杂交水稻 。通讯员照片
二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在世界杂交水稻版图上占据领先地位 。
追根溯源,是袁隆平写的一篇划时代的散文《水稻雄性不育》 。
1961年的一天,在安江农业学校的一块试验田里,正在选种的袁隆平发现一种水稻“鹤立鸡群”,它的耳朵比普通水稻的耳朵大得多 。
高兴的袁隆平小心翼翼地在种子成熟时播种 。那是他发现的一种天然杂交水稻 。
水稻雌雄同体,没有杂种优势!传统遗传理论早已有定论 。但是袁隆平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乡村教师挑战世界权威,很多人在等着看笑话 。但他不在乎 。这是科学的诚实,也是当时深陷饥荒的人民的诚实 。
两年之内,他冒着酷暑考察了几十万株稻穗,最终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这就是杂交水稻的母本 。在那篇论文中,袁隆平首次描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病态”特征,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发的序幕 。
从20世纪70年代三系杂交水稻法成功到90年代两系杂交水稻法成功,超级稻连续20多年刷新世界纪录,近年来第三代杂交水稻崭露头角 。水稻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稻的产量一步步提高 。
△1990年10月27日,湖南省农科院袁隆平在水田里调研 。湖南日报采访人员顾怡君摄
没变的是袁隆平最初的梦想 。
前几年为了生产发脾气 。
“三位一体工程”是袁隆平提出的新战略,即三分之二的土地可以生产360公斤粮食养活一个人 。专家在准备项目申报材料时提出,水稻绿色高产难度很大 。高档优质水稻减产10%有必要吗?而且优质大米卖的更高 , 赚的更多 。
袁隆平把笔记本扔在地上说:“我不同意 。钱有什么用?没饭吃的时候 , 两个金元宝买不了一个馒头 。”产出指数因此得以保持 。难 , 那就跳起来达标!
△2001年9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试验田里视察超级杂交稻 。陈金华摄
从壮年到老年,大米就像他的“孩子” 。他的后院紧挨着试验田 。就算是晋升到90后,一天也要看三四遍 。
三
覆盖全球的杂交水稻是袁隆平的另一个梦想 。
他常说,如果世界上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比常规水稻增加2吨 , 增加的粮食可以养活4-5亿人 。都是命?。?
推荐阅读
- 遮阳伞可以遮雨吗
- 玫瑰花怎么保存最好
- 下雪要打伞,北方下雪要撑伞吗
- 《群星》全特殊条件获取科技图文解析
- 英语短语固定搭配 三思而后行英语
- 象寓意和象征 象寓意和象征介绍
- 冒险岛哪些任务奖励好值得做
- 重阳节用什么花适合
- 一缸鱼怎么养才开心,鱼缸如何养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