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的人是什么人,一个总是出尔反尔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品质

出尔反尔的人是什么人【出尔反尔的人是什么人,一个总是出尔反尔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品质】

出尔反尔的人是什么人,一个总是出尔反尔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品质

文章插图
出尔反尔的人是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的人 。出尔反尔原指“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在现代汉语中指一个人对自己说出的言语或做出的行为反悔,做出相反的举动,前后自相矛盾,含贬义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一个总是出尔反尔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品质一个人总是出尔反尔,这种人也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主见,立场不坚定,这种人久而久之,身边的人就会与他飞道扬镖,漫漫就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从而走向孤离无援的地步,就象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的下场,我认为:这种早晚被受到社会的淘汰,因为这种素质低俗,喜欢吹吹捧捧,爱拍马屁,容易被金钱所迷糊,更容卖国求荣,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身边的这种人 。
出尔反尔的人是什么心理凡说话出尔反尔的人,有三种类型:
一、心智不成熟型,这种人讲话经常考虑不周,凭灵机一动或心血来潮便信口开河,拍脑袋表态;有的属于好高雾远,吹牛拍马,随意承诺、事后又反悔……
二、考虑不周型,在研究工作,讨论问题,布置任务时,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体察实情,为人处事喜欢即兴表态,随意决策,出尔反尔……
三、诚信欠缺型:是个无信不立之人,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面不注重诚信或有明显诚信缺失的人,平常自以为是,不思反省,指鹿为马,出尔反尔自鸣得意……
凡诚信守序的人,都是谈吐严谨,举止大方,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关键时刻说话表态讲求原则,不轻言不胡言乱语,做到言而有信;既知书达理,又宽容善良;既顺应生活而又能从内心反映出来的一种令人信服的智慧,耐人寻味……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啊出尔反尔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孟子和邹穆公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 。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尔”指你,“反”同返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汉族,名轲,字子舆 。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 。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
邹穆公简介
邹穆公和孟子为同时代人,其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82―330年之间 。他是邾娄(后为邹)国除邾文公籧篨之外最为时人及后人称颂的英明君主 。
出尔反尔的历史典故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 。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 。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 。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 。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 。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