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赋原文及注释 宋玉 高唐赋( 三 )


巫女神话特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她的神奇变化:“妾在巫山之阳,丘壑为障 。是朝云暮雨 。暮色,阳台下 。”巫女女神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就是直接变成了云雨,非常神奇 。这种情况根本无法用经验和理性来解释,只能用神话的逻辑——变形定律来解释 。在原始人看来,“生活的不同领域绝对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 。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确定的静止状态:任何事物都可以因为一个突然的变形而转变成任何事物 。如果神话世界有什么典型特征和突出特征,如果它有什么规律支配它,那就是这种变形的规律 。”原始人的想象力丰富而大胆,因为它很容易跨越决定事物本质的界限 。
以上两个方面,即追求爱情的方式和神奇的变化,充分说明《高唐赋》中的女神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人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神 。
而《女神颂》中的女神则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服饰华丽、容貌秀丽、举止端庄、举止娴静的女子 。宋玉既强调了她容光焕发的外表,也强调了她内在的精神气质,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她温柔敦厚,安逸知足 , 有着美骨的风格,适合为君主服务;它真实、正直、干净、清高、谦恭、自持,但难以犯罪 。可见,无论是以上两个方面中的哪一个,都与原始神话中的女神格格不入,她完全属于另一个时代 。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与赋中的神女并非同一形象 。
关于高唐赋的主题,有学者认为高唐女神化为云雨是一种艺术想象 。因为这种想象表现了男女飘零如云,情似雨空的感情,符合人们公认的心理基?。?所以成为文学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种艺术想象是宋玉奇思妙想的巧妙一笔 , 是宋玉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这些听起来很合理 , 但实际上并不符合实际 。
其实,把男女之间的性和性联系起来,并不是宋玉的发明 。有学者通过大量的中外古代事实证明,这种联系其实是源于一种古老的宗教观念,交媾求雨是宗教观念的反映 。原始宗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人的主观思想和行为可以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 。巫术“相似律”的原理认为“他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只有通过模仿才能实现”,男女交媾诱发的降雨就是这种神秘交感观念的反映 。他们认为,移云降雨是天地阴阳相交的结果,所谓“天地相遇滴露” 。(《老子》第三十二章)《易经·后记》:“天地之密,万物之醇;男女有精 , 万物有化身 。”而性是万物化生最重要的条件 。原始人求雨的方式多种多样 , 求雨交媾的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成为他们普遍通用的方式,一些民族形成了相关的宗教仪式 。
有了雨露滋润,草木才能茂盛,五谷才能丰收 。所以交媾引起的降雨可以进一步发展,促进丰收、繁荣乃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闻一多先生在研究《诗经》婚俗诗时曾指出:“根据感应魔术的原理,早期的人认为为夫妻办事可以助五谷丰登,所以结婚必须在二月初耕 。”楚敏认为“如果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结合,树木花草的婚姻就无法生长繁殖” 。弗雷泽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的原始人后,得出了“他们仍然有意识地采用性交的手段来保证地球的肥沃”的结论,并认为与传说中的神灵交媾也能达到这一目的 。类似的观点在其他宗教文化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著作中也不时可见 。
交媾求雨 , 促进丰收、繁荣、昌盛的观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产物,是多次发生的“现实” 。高唐神女与王怀发生性关系而化为性的故事 , 正是其神话性的反映,是宋玉传统宗教与神话的忠实记录 。宋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大胆吸收民间神话,并巧妙地运用它们为自己的构思服务:借助神话固有的观念和文化内涵来表达作品的主题 。也就是说,“高”是基于这个神话所蕴含的文化观念意蕴的再创造 。理清高唐赋与高唐神话及其文化观念意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找到理解作品的思想方向 。
《高唐赋》由序言和正文组成,实际写了三个内容:一、高唐女神神话及其交媾求雨的宗教观念 。之所以在作品开头就讲这样一个童话,是以其文化观念意蕴来取全文 。二、性爱之后,山河更加壮丽,万物生机勃勃 。这一部分是最长的部分,是上述宗教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的形象表达 。第三,鼓励王祥与女神见面,希望通过与女神发生性关系为国家和个人带来利益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结尾,说明遇见女神的目的 。这一目的与上述宗教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完全一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