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滔天(德国,洪水滔天

洪水(德国 , 洪水|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地理的文章
微信官方账号:地球知识局
1982年,欧洲被洪水淹没 。
作者:范学昌
校对:超感/编辑:蟹黄换饭
如今德国作为发达国家,一直以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著称 。拥有欧盟最大的铁路网、便捷的高速公路网、总长约4800公里的水路网和多个国际机场 。在欧洲也被视为基建尖子生 。
德国基础设施方面,无论铁路、公路、机场、运河
给人严谨、踏实、可靠的感觉 。
(德国汉诺威,中德运河,摄影:shutterstock)▼
特别是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和战后依靠科技优势迅速重新崛起的国家,德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较早,给早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 成为一张国家名片 。而“油纸包”的神话出现了 。
市政管网的设计和建设基本上是一个技术问题 。
不用妄自菲薄 , 也不用把一些民族神话
(德国老城区市政管道维护,摄影:shutterstock)▼
2021年7月 , 德国西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暴雨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在受灾最严重的德国,100多人丧生 。模糊的新闻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德国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出了大问题,城市内涝造成了人员伤亡 。
那么在受影响的地区发生了什么?
这些天,欧洲真是祸不单行 。洪水滔天 。
(摄影:floodlist.com/europe)▼
异常天气
从理论上讲,今天的受灾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种气候温和,全年降水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季 。全年降水差距不大,发生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的概率不高 。如今,通常分布在季风区的特大洪水的爆发是由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天气系统的出现 。
欧洲受洪水影响的国家
其实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国家还是挺重合的 。
尤其是德国和低地国家▼
这个天气系统被德国气象信息公司WetterKontor的气象学家于尔根·施密特(Juergen Schmidt)称为Bernd 。
具体来说,靠近地面的中心呈现低压状态,空气体相对潮湿 。周围是干燥、晴朗、相对稳定的高压 。一方面,空气体从高压系统稳定地流入湿低压系统 , 过程中形成持续的强降雨 。另一方面,低压不能快速移动 , 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体不断向陆地袭来,成为强大雷暴天气的弹药 。这样当地就被这个天气系统控制了 。
只要两边的高压始终保持稳定的压力 。
只要有稳定的潮湿气体供应 。
就像下雨的“永动机”▼
上述天气系统于14日和15日席卷中欧 , 地势低洼的德国西部、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成为降水集中地区 。降水最集中的莱茵-普法尔茨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部分地区48小时内降水量达148毫米 。其中,施塔姆的科隆-海姆气象站监测显示 , 该地区24小时内降雨量为154毫米,打破了此前该市95毫米的日降雨量纪录 。在正常年份 , 德国许多地区7月份的降雨量约为80毫米 。
德国工业界熟悉的鲁尔区和萨尔区就位于这一带 。
隔壁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
这一次,都成了重灾区 。
(图:JRC,欧盟委员会)▼
降水过多只是这次灾害的先决条件,地形因素也有贡献 。中欧的地形主要是丘陵和平原 。受这次暴雨影响的地区既有丘陵又有平原,密集的水网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 使平原成为丘陵的下游 。
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莱茵河下游及周边河流 。
是的,一边是以德国和比利时为主的丘陵,一边是荷兰的低地 。
(底图:shutterstock)▼
丘陵地形崎岖 , 一旦降水集中,土壤中的水分很快就会饱和 。土壤变得不稳定 , 土壤侵蚀发生,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的风险增加 。平原地形特别低洼,因为气候原因土壤含水量已经很大 。一方面要排出空当地降雨,一方面又是上游丘陵地区“泄洪”的重灾区 , 很容易成为泽国 。
默兹河、莱茵河和鲁尔河的洪水淹没区(红色)
(图片很大,向右滑动,图片:欧洲航天局)▼
这恰恰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著称 。德国是目前主流大国中人口分布相对均衡的国家 。各地都有以特色产业闻名的城市 , 不存在一城独大的情况 。但由于资源、交通、历史等原因 , 德国西部地区人口众多,经济也比较发达,有很多强大的城镇 。
洪灾区沿线有大量知名的德国工业城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