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吃黄芪的最佳时间,什么季节,吃黄芪最好( 三 )


②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 。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 。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
③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60-120g 。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依法治之常不效 。此乃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 。黄芪可增至四两,连服数十剂无妨”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
(3)糖尿病
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本人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 。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
(4)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
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 。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 。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 。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 。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 。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 。
(5)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 。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 。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
(6)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 。此方不可用甘草 。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 。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 。
(7)经久不愈的溃疡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 。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 。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 。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 。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 。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轻度贫血,自汗盗汗,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 。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
3 参考
(l)使用黄芪应当注意患者的体型:黄芪体质--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 。浮肿貌,目无光彩 。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 。笔者称之为“黄芪腹” 。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 。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 。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 。舌质淡胖,舌苔润 。
(2)中老年人应用黄芪的机会较多: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导致肌肉松软,腹部尤为明显,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并可伴有水肿等 。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 。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 。因此黄芪应用于中老年较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