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是5克还是3克 一两等于多少克

@cacada在大名单美食组分享了她最近的震惊 。“刚才我跟广东的朋友说我吃了一两,她问我一两多少钱,我才知道,我在别的地方不需要‘两’!”
两份素椒杂酱,两份鸡杂面,三份牛肉面...“二” , 川面馆的基本单位 , 几乎家家都写 。每增加一两个 , 价格就会增加两块钱左右 。
外人很迷茫 , 在外面吃面 。他们更习惯于作为一个单位“服役” 。奇怪的知识点 , @吃饭赶紧给大单安排了一个新题目:“单词是什么?只有成都面是“二”卖的??"
其他衍生出来的问题就比较混乱了 。
饺子、手擀面、刀削面等需要水煮的常见面食 。在川菜馆,基本单位还是“二” 。而酸辣粉和肥肠粉很少用“二”,主要按“大份”和“小份”来分 。
明明都是粉,单位应该是权利统一的 。@丮丮丮说在绵阳 , 米粉是“二号”卖的 。跨省的,一个广西的朋友说,在他们桂林的饭店里,米线的单位也是“两” 。
想起来,“二”单位确实挺可疑的 。二比一或二大 , 二是一个数的两倍 。为什么价格没有贵一倍?面馆老板的回答是面条不值钱,但是更贵的是调料 。
每次煮面,我都没见师傅称过才煮 。都是凭感觉煮的 。你说的两个是什么?它有多重?一个等于50克 。每次吃一两,就觉得不止一两 。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用两个”,却很难到面馆老板那里 。
我们从主要问题开始,“为什么它被称为一二二二,而不是一大份和一小份?”我们决定看看整天和面条打交道的面馆老板 。他们清楚了吗?
廖记老面馆街今天搬到了王宓街附近的位置,一面10元,两面12元,三面14元 。感觉三两不够,需要更多的量 。面条我收三两,不要钱 。
加额外的钱;一来二去,分量不一样,廖记老面碗的大小也不一样,这是成都面馆的惯例 。卖面不到十年,老板和老婆说,按两个算,这是为了节约 。
的确,当你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会对你将要吃的面条的数量有一个更直观的感觉,相对于面条的大小 。
老板补充说,成都人吃面喜欢什么都来一点 。寓意“二”的测量方法 , 是为了满足成都人好吃,更喜欢品尝的需求 。
有几个人是江苏的 。在他们当地,面条是按份卖的,不分大?。?价格统一 。少面对面,多面对面,你需要提前和老板谈好 。
内江的面卖了十几二十年了,为什么用“二”还不清楚 。
在价目表上 , 在两者的后面,加了大大小小的部分作为对比,对于来这里的外地人来说很重要 。“之前很多顾客来吃面说一两,两两 , 我们就这么做了” 。
华兴街上,有着百年历史的华兴街煎蛋面于1983年4月17日下午重新开业 。两边花了两毛钱,但是钱可能不够吃 。
金宴面馆的老板小草问了他的母亲后 , 她母亲仍然没有回答 。“我母亲从1990年开始卖面条 。当时是124.5,225.2 , 327 。”
金宴面馆刚开始卖的时候是122232的规格 。曹的母亲记得 , 在20世纪80年代 , 用粮票吃面条是很普遍的事情 。
粮票和面条这“两个”单位的关系是一条重要线索 。
粮票????。。?
一百多年前 , 傅崇举写过一篇《成都调查》,记录了成都市场上的一些粮食价格 。
荞面,六文八文 , 分大肉小肉;素面,每碗六条;渣江面 , 每碗16、24条;甜水,每碗16品 , 每碗6品,给挑水人 。
你看,几乎都是以碗为主 , 和“二”完全没有关系 。以“二”为单位,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
图/范剑川
如果你想出去吃饭,你必须既有钱又有粮票 。上世纪80年代,寡妇的婆婆陈当时卖了一碗素面,得了8毛钱22张粮票 。
两个粮票,一些钱,就是吃一碗面的标准 。
两个的重量就合适了 。一种说法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粮票制度下,国家粮食配给是24斤/月 , 每人每天8两 。一日三餐,两两一碗,其余 。如果一碗吃三三份,超标了,那肯定麻烦 。
为什么回到吃二两的问题 , 比你想象的多 。粮票中的“两”是指未加工食品的重量 。在重庆 , 我们喜欢用水做面条 。如果加水,肯定会更多 。
宽窄巷附近的饺子店也标注了克数,有一两个超过了100克 。
现在,主要是在四川和重庆,面条“两”单位仍在使用今天 。在别处,吃面条是以大小来区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