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论文( 二 )


希克斯1939年出版的《价值与资本》(注:希克斯:价值与资本,第1版,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39年) 。)代表了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修正和补充 。该书涉及两个问题:价值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
马歇尔的价值理论被称为基数效用理论 , 基数效用理论有两个假设使西方学者在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即效用的数量是可以计量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很难让前者相信作为主观心理状态的效用是可以衡量的 , 而按照后者边际效用递减的说法 ,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必然递减 。根据这种说法,同样的一美元对穷人比对富人更有用,因为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多的钱 。这样,如果从富人那里拿一块钱给穷人 , 整个社会的总效用或福利就会增加 。这种“转移支付”显然不利于资产阶级,这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必须否定的原因 。
在《价值与资本》中,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理论 。序数论可以在形式上避免基数论的两个不利于资产阶级的假设 , 同时可以得到马歇尔用基数论得到的需求曲线 。序数论显然对资产阶级有利 。因此,在《价值与资本》出版后,序数理论逐渐取代基数理论,成为西方正统经济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 。此外,这本书的出版还促进和普及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使一般均衡构成了今天微观经济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与凯恩斯的第二次修订和补充相比 , 希克斯的修订和补充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都明显处于远为次要的地位 。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漏洞 。一方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是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 。根据对个体消费者、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市场中的各种要素能够自我调节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的结论,并据此主张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实行自由放任和不干预的政策 。另一方面,凯恩斯专注于总量变量的分析 。他根据自己的涉及总量变量的理论,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无法自行协调解决失业问题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 。这样,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就在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产生了 。
鉴于此,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渐建立了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 。这个学派把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包括第一次和第三次的修订和补充,作为微观经济学来研究数量问题 , 把构成第二次修订和补充的凯恩斯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来研究数量问题 。它主张前者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的,而后者则侧重于不同就业水平的情况 。因此,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 , 可以纳入同一体系,而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张只是代表了同一理论体系中涉及的两种不同情况 。同时,该学派还将现代资本主义描述为“混合经济”,由“私人”和“公共”两部分组成 。前者的不足可以由后者来弥补 。前者的作用由微观经济学分析,后者的必要性由宏观经济学论证 。这样,新古典综合学派既试图弥补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漏洞,又试图通过理论体系的一致性来维护资本主义是理想社会的理念 。
新古典综合论的理论体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在西方经济界享有威望 。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这种情况在6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变化 。变化在于以下四点:
首先,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的滞胀 , 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对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宏观经济学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根据这个学派的宏观理论,当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时,通货膨胀率应该为零 。如果经济活动低于充分就业,那么,不仅不会有通货膨胀 , 而且价格水平会下降 。只有当经济活动大于充分就业时,才会发生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这个学派的理论表明,失业(经济活动小于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这个结论显然与西方滞胀的事实相反 。
这个学派不仅不能解释滞胀的存在,也不能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 。根据其宏观理论,在失业条件下,政府应增加预算支出和赤字,以扩大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政府必须减少预算支出,获得预算盈余,从而减少有效需求,消除通货膨胀 。当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时,这一政策建议将带来矛盾的后果 。如果西方国家采取增加预算支出和赤字的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那么有效需求的扩大必将恶化通货膨胀 。如果是通过减少预算支出,获得预算盈余来制止通货膨胀,那么有效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减少消费和投资的支出,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简而言之,治疗一种疾病成为加重另一种疾病的手段 。在失业和通胀同时并存的条件下,政策的选择只能是两难 。这是西方主要国家近年来面临的困难局面 , 尤其是在1973-1975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 。对于这种困境,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早就承认摆脱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