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一个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个业务部门,由一个业务经理主管 。这个部门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业务做得最好,但是和其他同事关系不太好 。关系不好的原因在其他同事看来,是这两个人不合群,而且老抢他们的生意,致使他们的业绩不好 。在这两个人看来,是别人不像他们那样努力,而嫉妒他们 。部门主管给老板建议,把这两个人赶走,以便重新建立部门的和谐 。老板左右为难:是迁就那两个能干的人 , 还是迁就大家?我问老板:这两个业务好的人人品上有问题吗?老板说:人品没问题 , 但个性有问题 。我说:那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部门经理 。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这种事情每个企业每天都在发生 。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时 , 经理做出简单的回应:这个人是对的,那个人是错的 。我们常常把问题归咎于某个人,以为处理一个人就万事大吉了 。但结果往往是,当我们赶走了不听话、不讨人喜欢的人 , 企业就缺少了不同的声音和竞争动力,公司的业绩也就随之而来 。正确的做法是让管理者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
什么是真正的管理者?一个真正的管理者,要“管”,要“管” 。“管”
“管理”是指管理者学会着眼大局 。大局是什么?是整个企业 , 企业的目标,而不仅仅是部门内部的短期“和谐” 。“管理”就是管理者自己成为每个人的榜样,让每个人都仰望自己 。“当家”就是和下属相处,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但是人品没问题的 。“管”就是知人善用,能够用好像“刘顺”一样难管的人,而不是简单的辞退难管的人 。“管理”是指学会如何授权 , 也是指帮助下属解决问题 。“管理”就是要学会激励,学会表扬,学会批评,尤其是批评的艺术 。“管理”就是承担自己部门的责任,而不是简单的把问题当成自己下属的问题,自己当裁判 。“管理”意味着更注重结果,解决部门的问题 。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管理者的素质】将这些应用到前面的例子中 , 意味着部门经理应该通过改变自己的做法来开始解决自己部门的问题,而不是将困境推给老板 。通常情况下 , 管理的道理相对容易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经理会越来越精通管理人的艺术 。真正让管理者为难的是“管理”,因为很多管理者根本不知道这是他们的职责 , 只是简单地把管理等同于指挥和命令 。
“原因”
什么是“理”?“理”就是整理,总结经验教训,想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件事 。“合理化”就是重新定义规则,从规则的角度彻底消除问题 。“管理”的重点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和能力 , “管理”的重点在于改变事物、过程和不合理的做法 。
如果管理者只“管”而不“管”,即使你“管”的能力再好,以后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就像本文中的例子,如果管理者不敏感地解决部门内的任务分配规则问题,以后类似的矛盾还是会出现 。但是,当部门有个性强的员工时 , 就会表现为公开的矛盾,而当没有个性强的员工时,矛盾就会被隐藏起来 。但是总有问题,总是影响各部门的效率 。
有了对管理的这种理解,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管理10个人和管理1000个人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管理”差别不大,但“经营”差别很大 。换句话说 , 部门越大,管理者管理的人越多,他就越要学会“管理”,学会建立和调整规则 。
这些需要“管理”的事情是:
确定要做的事情和目标;
确定组织架构,分而治之;
确定具体位置;
确定绩效和激励机制;
确定制度,用制度而不是管理者的魅力来管理;
确定流程,用流程代替惩罚 , 保证做事质量;
这些需要“管理”的事情是:
确定要做的事情和目标;
确定组织架构,分而治之;
确定具体位置;
确定绩效和激励机制;
确定制度,用制度而不是管理者的魅力来管理;
确定流程,用流程代替惩罚 , 保证做事质量;
管理并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 。
其实管理很简单 。管理就是“管理+经营” 。管理者应具备以下素质和技能,管理工作会变得更简单 。1.通讯技能
为了了解员工在组织内部互动的情况,倾听他们的声音,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其中“善于倾听”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 , 下属才不会道德疏离,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要求,管理者才能通过下属的认同感、理解感和共鸣感来了解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