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轻歌剧的发展

轻歌剧一般指短结构 , 多以独幕剧的形式出现 。剧中除了独唱、二重唱、合唱,还有说平实英语 。旋律流畅优美,配器色彩鲜明 , 与歌剧严谨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小编今天将向你介绍它 。
轻歌剧这个名字来源于意大利语[operetta],原意是[轻歌剧],是歌剧的简化形式 。所以【轻歌剧】也可以翻译成【轻歌剧】 。一般意义上的【轻歌剧】指的是法国轻歌剧和维也纳轻歌剧,喜歌剧也叫轻歌剧 。
轻歌剧和轻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和娱乐性都很强的歌剧 。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类似于18世纪的轻歌剧 。大部分材料取材于日常生活,往往带有讽刺意味,背诵被口语化代替 。旋律取自当时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一幕的形式 。
这一流派的创始人是德法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代表作有《地狱里的奥Flo》、《美丽的海伦》和《霍夫曼的故事》 。
意大利轻歌剧:源头
早在1637年,意大利就出现了轻歌剧 。最早的轻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马佐基和马拉佐·利创作的《让苦难者快乐》 。在意大利,轻歌剧一般被称为“趣味歌剧” 。佩戈莱西确立了轻歌剧的真正风格 。后来,歌剧传播到欧洲各地,对其他国家轻歌剧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英国轻歌剧
19世纪初,英国作曲家毕晓普创作的《米兰的克莱尔》(1823)是轻歌剧的典型代表 。因为《甜蜜的家》这首歌朗朗上口,立刻传遍了全世界 。
法国轻歌剧
法国轻歌剧的创始人是艾薇,他在这一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留下了大约50部轻歌剧 。然而轻歌剧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奥芬巴赫于1858年创作的两部法国轻歌剧《天堂与地狱》和《地狱中的俄耳甫斯》(根据古希腊神话改编) 。演出结束后,他们非常成功和受欢迎 。据说它们仅在巴黎就连续上演了258天 。此后,他又相继创作了一系列轻歌剧,如《美丽的海伦》(1864)、《巴黎人的生活》(1866)和《斯坦公爵夫人热罗尔》(1867) 。他的轻歌剧创作都非常成功,其中《地狱中的俄耳甫斯》、《美丽的海伦》、《斯坦因公爵夫人》、《热罗尔》(1867)、《拉·佩里肖》(1868)等作品充满了玩笑和讽刺 。这是一部经典的法国轻歌剧 。19世纪中期作曲家奥芬巴赫最重要的成就是轻歌剧 。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百部轻歌剧 , 这些轻歌剧在巴黎非常盛行 。他开创了法国轻歌剧 。为了使轻歌剧获得成功和普及,从1855年到1861年,他亲自管理巴黎的歌剧院——快乐巴黎剧院 。
奥芬巴赫的轻歌剧音乐对奥地利作曲家苏佩、约翰·施特劳斯和匈牙利作曲家莱哈尔都有一定的影响 。
奥地利轻歌剧
奥地利作曲家苏佩(1819-1895)从1834年到1894年创作了31部轻歌剧,1846年创作了轻歌剧《诗人、农民》和《黑桃皇后》 。1865年,他创造了美丽的加拉太 。1866年,他创建了轻骑兵 。1876年,他写了《法蒂尼查》 。他的创作虽然受到奥芬巴赫的影响,但也不乏自己的风格 。他的作品曲调流畅明快,具有优美的维也纳音乐风格,在19世纪风靡一时 。他的轻歌剧《诗人与农夫》的前奏曲和许多轻歌剧前奏曲至今仍很流行 。但随后他最伟大的杰作《博伽西欧》席卷了整个维也纳城 。
维也纳轻歌剧
轻歌剧这种体裁后来传到了维也纳,并以维也纳为中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世纪中叶,维也纳出现了一批被称为“小巴黎”的轻歌剧作曲家 , 由此产生了维也纳轻歌剧 。它在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的作品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他的创作独一无二 。他把维也纳轻歌剧和维也纳圆舞曲结合在一起,使轻歌剧音乐充满欢快幽默的意境,优美刺激 。
施特劳斯于1871年开始写轻歌剧 。近30年来,施特劳斯创作了16部轻歌剧,其中《蝙蝠》(1874)和《吉普赛男爵》是他的代表作,开创了轻歌剧的黄金时代 。约翰·施特劳斯不仅享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而且是19世纪末维也纳最受欢迎的轻歌剧作曲家之一 。
继约翰·施特劳斯之后 , 继承维也纳轻歌剧传统的是勒哈尔和卡尔曼,他们属于新维也纳轻歌剧派 。随着匈牙利裔奥地利作曲家勒哈尔的《快乐的寡妇》在维也纳的剧院舞台上演,维也纳轻歌剧脱离了约翰·施特劳斯之后的停滞,新维也纳轻歌剧流派也应运而生 。
此外,还有以写乞丐大学生而出名的卡尔·米莱卡和勒哈尔,他们的代表作是《风流寡妇》 。以上各流派都对维也纳轻歌剧的传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