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


3. 舌象测预后 舌象在对于判断病情轻重及 其预后评价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刘坚 [10] 通过对78 例重症肝炎患者的舌象变化的研究认为舌象与预后 有密切关系,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的舌象与舌 质红绛,舌苔无的患者和舌质紫暗肿大,舌苔黑腻或 腐的患者存活率有显著的差异 。宋铭悦 [11] 通过对慢 性重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的舌象进行积分累积对 比计算,认为舌象的动态变化与该病预后存在相关 性,死亡组患者舌象积分明显高于好转组,随着病情 的加重,患者舌象积分升高 。高利等 [12] 对200例急性 脑梗死患者的舌象和其血液C反应蛋白进行观察,发 现舌苔厚腻程度与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若该病患 者出现厚苔或腻苔时表示其存在较为明显的急性炎 性反应,预后相对较差 。
除此之外,在近几年兴起的中医疗效客观评价 体系构建中,关于舌象的评价亦是中医特色患者报 告结局、 医生报告结局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 为,性别、 年龄、 个体的体质、 个人史、 生活习性、 饮 食起居等均可影响舌象的形成,医家可以通过观测 舌象辨别患者体质,为患者的饮食及生活进行个性 化指导 。
当然舌诊也有一定局限性,如机体内部因素的 影响,受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舌脉 病相不一致; 同时舌诊也会受外部因素如光线、 饮 食、 口腔因素、 患者就诊习惯的影响等; 以及采集者 望舌方法的影响,如对舌苔厚薄的判断,对颜色区间 的把握,对光泽舌神的把握等 。因此在通过中医舌 诊进行疗效评价采集和观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上 影响因素,全面、 客观、 准确的进行舌象采集 。
舌诊的客观化探究及展望
中医学对于舌象的判断是建立在医生目测,凭 借自身诊疗经验进行的,不具备精准性,另一方面舌 象对光线、 温度、 口腔环境要求较高,如舌色从淡红 到红,其中这个颜色的过渡就有一个区间,这种主观 经验性、 模糊不确定性和重复性差的问题,某种意 义上来说制约了中医学舌诊的发展和推广 ,因此关于 舌象与现代医学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和舌象自身 的客观化研究应运而生 。根据舌象研究的方法和工 具可将当前的研究分为3个部分: ①传统舌诊方法的 利用,医生以神会神的感官认知; ②探求某些疾病与 其舌的微观结构的相关性; ③通过对舌体的色、 形、 态,舌苔厚薄及颜色等各方面进行计算机数字化处 理,判断舌象与疾病疗效评价的相关性 。这些研究推 动了舌诊的客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舌诊理论 。机体的客观变化可通过中医舌诊来体现,若能 在西医影像和化验检查等理化指标与中医舌诊客观 指标之间找到关联性,不仅具备一定的临床诊断应 用价值,能够更好的突出中医舌诊在疾病中的应用,更能将中医的疗效特色客观的反映出来,与现在西 方医学相接轨 。袁以红 [13] 发现在蛋白代谢异常者中,舌红嫩,苔黄腻多见于高球蛋白血症; 舌淡白,边有 齿印多见低白蛋白血症,认为白蛋白合成降低与胖大 舌的主病相契合 。符月琴等 [14] 通过对88例脑出血患 者急性发作期的舌象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分 析,认为舌色紫暗的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舌色红绛 。张伟妃 [15] 通过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的慢性胃炎患 者舌象信息的研究,认为舌象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 胃黏膜的病理变化情况: 胃黏膜糜烂与苔色B值相 关,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与苔色G值相关,胃胆汁返 流与苔色B值、 舌色G值变化相关 。
综上所述,舌象变化的动态测量可明确病证诊 断、 病程及病情变化情况、 测知诊疗方法疗效和了 解疾病转归和预后 。当前,舌诊的客观化与临床研究 的相关性虽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对许多疾 病的诊治和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各单位 各医家均使用自身内部标准,尚未建立相对规范的 行业和国家标准,尚未形成合力 。笔者认为,在今后 对舌诊研究的过程中,必须紧扣中医整体观念和辨 证论治的核心思想,运用现代化先进科技手段,规范 舌象采集方法、 仪器和操作流程,推动舌象研究的客 观化、 规范化、 标准化、 动态化进程,以满足日益增 长的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的促进中医 学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