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缔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谁设计的( 二 )


李冰在各项工程中身先士卒,亲自前往,考察山势以确定工程选址,察民情、察施工环境,所以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这项工程需要修建许多水坝 。怎么能堆起来呢?李冰的灵感来自洗衣女工用的竹笼 。他让民工从山上砍下竹子,编成大竹笼 , 放在水边,再用鹅卵石填起来,一层一层,筑起堤坝 。
这样就地取材,简单易行 , 节省了大量费用,加快了工程进度 。为了测量水位,控制内江的水量,李冰让石匠打三个石人,站在内江分水鱼口附近 。要求水量不能长时间超过石人的肩膀,短时间内不能让石人露脚 。
包的瓶口原是的一段石壁 。李冰在治水的时候,用了八年的时间把石墙切开,形成了一个到现在千年不变的宽度 。是李冰锲而不舍,报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李冰文化节
李冰带领多人凿离堆垒,开堰修渠,为成都平原带来了福报 。他的功绩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和赞赏 。千百年来 ,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成都平原各地的人们都会不知疲倦地来到都江堰,祭祀李冰父子,举行庙会 。
游客写下心中最真挚的祝福,压在灯下 , 祝福年年平安~
农历6月24日 , 在都江堰景区龙符庙前,各区县代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怀着虔诚的心灵祭奠这位伟大的“水利工程师”,表达人们对李冰的最高敬意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
祭祀仪式让天空燃烧,戏剧庆祝禧年 , 鼓乐让天空响亮 , 表达了人们对四川大师李冰的最高敬意 。
二庙
二道寺古建筑群位于今天都江堰西门外的雷宇山脚下,面朝岷江,背靠翠岭,南望青城山,西望岷山 。风景非常美丽,所以它有“雷宇仙都”的美誉 。
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6050多平方米 。规模庞大,布局严谨 。整个建筑布局不受中轴线的束缚,而是纵横两个方向建在山顶上,层层梯田,错落有序,曲折幽深,楼梯折返城墙,主次分明 。极其安静 。
第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杜预的庙宇 , 名曰“王迪庙” 。齐建武年间,继被判将“王迪寺”迁址郫县,并将原寺改为李冰 , 改名为“崇德寺” 。“五代”以后,历代朝廷都立李冰和他的传奇儿子李二郎为王,所以后来改称“二王庙” 。
这只蹲在正殿前的铜狗 , 是一只咆哮的神狗 。它简单、诚实、忠诚 。它很受游客的欢迎,它的全身都焕发着光彩 。
二王庙的正殿和次殿分别雕刻着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的雕像 。二郎堂一身便装打扮如草,手里拿着铃铛,英气十足,青春激情 。第二大殿里,冰冰穿着长袍,端坐在那里 , 手里拿着一张半裹的帛画,沉思治水大计;
寺内的匾额、对联、诗词、石碑都十分精美,如清国太子的书法《长生》 , 光绪皇帝的书法《召公蜀道》,“恢复俞父子功名,创天府古神”,都是歌颂李冰父子治水成就的 。
第二殿后殿右侧 , 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题字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珍贵的花草树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 , 遮挡阳光 。
二庙古建筑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 。建国以来,这一荣誉只授予过布达拉宫和二王庙 。
青瓦上,八仙渡海 , 宋武打虎,青瓦上陈列着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的雕塑 。
大厅众多,层层叠叠 , 布置精致,是对匠人精神最深刻的诠释 。
遥望远处的寺庙,层层亭台掩映在绿树云雾环绕的半山腰 , 烟云绕飞;从山脚到山顶,经过楼梯、楼阁、厅堂,曲折幽深 , 景色变幻,让人有登上仙阁的感觉 。
我们不仅要感激李冰父子对后人的奉献 。
更重要的是,李冰的工匠精神要传承下去 。
巩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
和持久的精神财富 。
【是谁缔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谁设计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