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收藏的内容不见了 收藏的微博在哪里看

相比一般版本,微博国际更加简洁 , 其冷漠的设计似乎是为了更好的留住庞大的底层用户 。
第一个交互设计是什么?是的,产品给人的印象是用户体验,知道人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可见性、反馈性、制约性、映射性、一致性、启发性的交互原理 。互动标准 , 最简单和最完整的方案 , 以改善人民的条件,实现目标和愿望 , 取得实际成果 。
我的uxpa竞赛产品输出流程问题的出现是别人推的 。首先,我们确定自己或者身边的问题 , 把问题写下来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 思考同类人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
前期进行桌面研究,对研究问题的市场背景和研究问题有什么意义和目的,确立一些需要用到的方法 。中期用户研究和竞品分析 , 用户访谈和问卷对解决所需的问题和所需验证的问题,得到用户模型特征、痛点、场景、需求分析、需求优先级定义、用户旅程图、功能模块及原理、技术可行性 。后期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核心功能、商业模式、信息架构、任务流程 。
我们不妨从功能-使用场景-用户-产品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产品来反过来 。
为什么会有这个功能?什么样的使用场景?如何解决用户需求和痛点?
先说我平时对微博国际版的分析吧!
国际版微博的推出,用简洁和“冷漠”的风格留住底层微博用户,其策略趋于国际化,不考虑国际策略 。据我所知,这个高端用户是爱刷微博和分享微博的用户,因为普通版微博的内容过于复杂 , 充斥着各种广告,对于想看自己博主微博的用户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两个微博版有同样的四个主页面 。
微博主页功能:博主分组,搜索 , 分享微博,博主动态分享 。
我的收藏:收集用户感兴趣的微博 。用户场景:用户看到的是一条有用的微博,比如一篇设计干货分享文章 。用户收集这条微博 , 以便他可以使用微博内容并在以后查看 。但是,一旦用户收藏的微博数量过大,用户仍然需要不断搜索他需要找到的微博 。
目的:节省用户查找这条微博的时间,通过用户自定义再次选择用户需要的内容 。
思考:上面提到的微博收藏量太大,用户还是要找 , 这是用户不想看到的 。
在此基础上再次增加分组功能 , 进一步细化收藏微博的功能 。
链接:知乎收藏在收藏功能方面,用户可以自定义收藏的内容来创建收藏夹,这是微博可以优化的地方 。
分组功能:用户自定义的博客分组用户场景:当用户看到更感兴趣的博主时,用户对他们进行自定义分组 。比如米子君系统把她们归类为美女,但是她们更喜欢美食 。但是,没有必要创建新的组 。用户必须向下滑动到底部来创建新的组 。如果用户不够细心,用户会认为没有新的群 。用户可以建立群组,选择他们想在主页上看到的内容 。但是如果用户想把更感兴趣的群调整到最上面,但是编辑群没有这个功能,那么在一开始新建群的时候就不能改变顺序 。这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互动 。
目标:用户自定义分组允许用户更快地看到他们想要的内容 。
思考:如果需要在用户场景中创建新的分组问题,应该在右上角添加新的分组函数;分组顺序的调整功能应该不仅仅是删除分组、新建分组和编辑分组成员 。分组解决了一旦博主太多无法全部浏览的问题,解决了一定的时间线问题,让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 。
链接:LOFTER没有分组 。只是让用户一直浏览博主 , 让太多用户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
时间轴功能:按照各博主发布的时间顺序排列微博供用户浏览 。用户场景:用户在使用微博的时候 , 最重要的就是刷微博 , 也就是浏览微博 。按照一定的顺序浏览无疑很重要 , 但是在刷微博的过程中无疑会有新的微博更新 。这时产品出现选择题 , 用户选择继续往下 , 更新到最新微博:
选择第一种 , 系统会提示有新的微博和主页图标角有红点提示 , 这样会不断冲击着用户好奇心和点击的欲望,这样就抑制了用户的情感;大部分选择第二种,但是这样用户会发现浏览了几条最新的微博 , 又要把已经浏览完的微博快速不断的刷到用户看到的地方,这样的用户体验无疑是不好的 。
目的:让用户按顺序浏览微博 , 让用户不会感到失落,在可用性原则上是易用高效的 。
思考:我们把刷微博比作看书 。当你不想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记住你读的页数或者用书签夹起来 。是否可以作为书签功能供用户浏览微博,微博在看完最新一本书后选择返回书签微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