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果藤

球果藤【球果藤】拼音Qiú Guǒ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Berry-bearing Aspidocarya
别名表藤、淮通、汉防已、土防已 。
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球果藤的茎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idocarya uvirera Hook.f.etThom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除去杂质,洗净,切片,晒干 。
原形态球果藤 藤本,长可达7mm或更长 。藤茎表面具皱纹状条纹,被柔毛 。单叶;叶柄长8-15cm;叶片纸质,卵圆状心形或阔卵状心形,长9-18cm,宽8-16cm,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常凹缺状心形,全缘或偶有3裂,两面被柔毛,通常下面较密,有时上面仅脉上有毛 。圆锥花序,通常长30cm左右有时达50cm,分枝疏散,被柔毛;雄花萼片常12,排成4轮,最外轮微小,长1-1.5mm,中轮线状长圆,仅见1脉,长2-2.5mm,内轮匙形,具3脉长2.5-3.3mm,背面均被柔毛,最内轮卵形,背面无毛,长3-3.5mm,宽约2mm,花瓣6,淡黄色,长约2mm,宽1-1.5mm;雄蕊6,合生;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不育雄蕊6,棒状;心皮3,柱头头状或3裂 。果序稍粗壮,被子毛,果梗长1-1.5cm 。核果椭圆形,长约2cm,成熟时红色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200m的沟谷密林中 。
资源分布:主要分布贵州、云南等省 。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利水通淋 。主风湿痹痛;劳伤疼痛;水肿;小便淋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苦、性寒 。有调理气血、通淋利水的功能,用于风湿疼痛、劳伤疼痛、水肿等症 。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