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汉代以来,尤其是宋明理学普及推广之后,“三纲五常”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代名词 。正因为如此,在近代历史、思想、文化的进程中,“三纲五常”思想在一段时期内作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被彻底批判和唾弃 。人们在谈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喜欢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么我们应该消除什么呢?
【纲指的是什么 三纲五常是什么】什么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的“三纲”,仁义礼智信的“五纲”,也叫“三纲五常” 。如今,我们对中国传统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客观、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那些“超越时间空、跨越国度、充满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的文化理念,并加以宣传和弘扬 。人们习惯于随便提这种“三纲五常”的思想 。
特别是在理论上 , 公认“仁义礼智信”五常不是糟粕 , 而是精华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予以充分肯定和弘扬 。而与这一思想密切相关的“三纲”思想 , 要么一直避而不谈,要么一直试图用所谓的好的方式去解释和认知,因此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 。我认为,在讨论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不能回避对“三纲”的理解和评价 。
提出了“三纲”作为儒家的“三纲”概念,最早是由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的 。他说:
“君之义,臣之义,父子夫妇之义,皆取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 。父为阳,子为阴 。丈夫是阳,妻子是阴...王者三纲,可从天求 。”(春秋时期全是基本意思)
从董仲舒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把“君臣父子夫妇”归结为“三纲”,但从定义的角度来看,董仲舒的这段话并不能作为所谓“三纲”的定义 。那么,以如下定义的形式来界定“三纲”概念的,是东汉班固主编的一部书,即《白虎依桐》:
“三纲五常,何为也?君、臣、父、子、夫妇也...三纲是什么?一阴一阳是道 。阳由阴而成 , 阴以阳为序 。刚柔搭配,所以六人三班 。”(白虎依桐三纲六期)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发现,所谓“三纲”的本义,或本义 , 是指君臣、父子、夫妇三对关系的存在 , 涉及六人 。这种三重关系为什么叫“三纲”呢?董仲舒和班固都认为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阴阳之法,而阴阳的本质规律就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纲要》解读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用“大纲”这个词来代表这六个人形成的三对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解释什么叫做“大纲”?班固引用李维汉·文嘉的话说:
“大纲,张爷 。”
实际上,这个定义只是强调了“大纲”的作用,而不能视为对“大纲”含义的解释 。它在告诉人们,只要大纲被引用,所有的眼睛都会睁开 。众所周知的成语“纲”表达了这个意思 。《说文解字》对“纲”的解释点出了它的本义,《说文解字》说:
“纲者,魏弼绳也 。”
所谓“碧”,就是指网的大绳 。所以“纲”就是提网的主绳,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本义来区分“三纲” 。“三纲”的本义是指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具有纲领性和作用 。换句话说,只要抓住了这个“纲”,其他一切社会关系都可以理顺、打通、处理好 。
可见,这只是强调这三对关系比其他关系更重要,并不涉及哪一对更重要 。具体来说,从上面对“三纲”的定义中 , 你读不出君主重于大臣、父亲重于儿子、丈夫重于妻子的含义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实我们会发现,汉人所总结的儒家“三纲”的内容,不过是孔孟之间归纳的增减而已 。具体来说,孔子提到了“三纲”中的两个,即君臣和父子 。孔子说:
“君君陈晨父子”(《论语·颜渊》) 。
孟子总结“五德” , 比“三纲”多了两项 。孟子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老少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
孔子的意思是君子,臣如臣,父如父,子如子 。它到底长什么样?孟子说得更具体,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 夫妇有异” 。所谓“有亲”就是父子各有孝 , 所谓“有义”就是君臣各有仁尊,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夫妻各有和 。《礼记》说“父爱子孝,夫爱妻听,臣忠”,大学说“君子为仁 , 臣为敬,子为孝,父为善洪都博客”,也是这么叫的 。从具体的定性分析中可以认识到,他们的讨论还是符合人性的,其中不存在双方一方受另一方支配的相对问题 , 而强调的是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
推荐阅读
- 吉林师范大学专科
- 半水乌龟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 lol赏金猎人使用技巧
- 试用期总结报告怎么写 老板看了定会满意
- 最简单的酸辣粉丝做法 酸辣粉丝做法
- ufo事件未解之谜 ufo真的存在吗
- 口袋妖怪永恒之沫哪里有刀背打
- 夏洛的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0字 夏洛的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银杏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