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御面历史 彬州御面的来历和做法

玉面这个词 , 多用来形容人的容貌美好 , 李白《浣纱石上女》中的 “玉面耶溪女 , 青娥红粉妆”即是此意 。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想必也记得 , 剧中有个玉面狐狸 , 那可真是婀娜多姿、令人惊艳 。然而 , 这里要说的玉面却是一种小吃 , 此小吃的名称可有多种写法 , 因其色亮如玉故称“玉面” , 但若按其制作方法则称为“淤面” , 又因其曾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这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 , 在旬邑、淳化等地广为流传 , 又以彬县一带所产为最 。彬县御面色泽晶莹透亮、口感细腻光滑 , 独具地方特色 , 故当地人常将其作为款待宾客的美味佳肴 。
玉面相传系姜女所发明 。《诗·大雅·绵》中有“古公亶父 , 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 , 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 , 聿来胥宇 。”的记载 , 文中提到的姜女 , 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夫人 , 亶父居豳(bin) , 现在的彬县正是当年的古豳国之地 。据说姜女不仅貌美如仙 , 且贤惠聪明 , 极善烹调 , 在实践中琢磨出制作玉面的方法 。后该制作技艺流传到乾县、岐山一带 , 不过由于水土关系 , “生于淮南则为橘 , 生于淮北则为枳” , 这玉面到了宝鸡地区 , 就成了流传至今的“面皮” 。百年之后 , 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灭商建周 , 亲自来祖地豳国朝拜 , 吃到了曾祖母始创、曾祖父命名的玉面 , 赞不绝口 , 由此玉面又称为“御面” 。建都咸阳、长安的秦汉唐各代 , 御面一直为宫中食品 。
【彬州市御面历史 彬州御面的来历和做法】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有桥名“豳风” , 故有人认为慈禧太后对周人先祖居豳的历史及《诗经·豳风》有所研究 , 对姜女发明御面这段历史有所了解 。据说慈禧曾要求御膳房寻方制作 。后八国联军入侵 , 慈禧携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之后 , 便指名要吃心仪已久的正宗御面 。待面入口 , 慈禧不仅连声叫好 , 还仔细询问了这道美食的原料和制作工序 , 御面也自此成为其最喜欢食用的小吃之一 。
历经3000多年的演变 , 御面在制作时仍沿用据说是姜女首创的四道工序 , 简而言之 , 就是洗、炼、蒸、切 。选用本地所产优质小麦粉 , 加水 , 和成面团 , 揉光 , 盖湿布饧15分钟左右 , 再次揉光 。按一碗面粉三碗水的比例给面团里加水 , 反复揉搓 , 洗净淀粉、洗出面筋 。洗面通常选在傍晚 , 洗完后让淀粉水沉淀 , 临睡前将上面的水滗出 , 翌日清晨再滗一次 , 剩下的面浆备用 。将无油锅慢火加热 , 慢慢倒入面浆 , 文火熬制 , 边熬边搅 , 勿使其糊 , 这就是所谓的炼御面了 。大约20分钟后 , 面浆成为粘性固体 。倒出 , 放在案板上晾凉 , 搓成条状 , 还可按自己喜好 , 用干净的梳子或其他工具 , 在揉好面团上按出花纹 。将成形搓好的御面上锅蒸熟后取出 , 再次晾凉 , 切成极薄的片 , 佐以蒜泥、姜末、陈醋、精盐、香油等 , 还可以放入预先汆熟的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辣椒丝等菜品 , 即可食用 。御面筋光柔软、晶莹透明 , 口味酸辣鲜香、爽口提神 , 尝过的人无不称赞其味美精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