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药的配伍 寒热药的佐制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配伍应用是中药的特点之一 。在中药的配伍应用中,常有一些具有阴阳对立特性的两类药配伍在一起,在治疗中起相反相成的作用 。如寒与热、升与降、散与收、润与燥、攻与补等 。像这样的“阴阳配伍”,看似自相矛盾,但在临床中常可取得单纯对应性治疗所不能取得的疗效,这实际就是中医阴阳互根原理的具体运用 。在这些“阴阳配伍”中,寒药与热药配伍是最为常见的,下面就讨论一下寒热药的配伍关系及其意义:  寒热药的配伍关系  寒热药的并用  并用,也称兼施,是中药、方剂配伍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 。寒热药并用常用于治疗寒热互见证 。主要针对病机复杂寒热互结病证而设 。其作用如下:1.寒热药并用,以收寒热并治之功 。如治疗外寒里热证大青龙汤,下寒上热证乌梅丸,寒热互结中焦证泻心汤类方等 。2.寒热药并用,调和阴阳 。如半夏泻心汤中用芩连之寒合姜夏、参草之温,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使脾胃阴阳和调,且辛开散寒无劫阴之痹,苦泻清热无碍阳之害 。再如建中汤、炙甘草汤 。3.寒热药并用,加强疗效 。如桃核承气汤、大黄附子甘草汤、柏叶汤等 。 寒热药的佐制  佐制药的意义有二:一是因方药组成而设,与君药或臣药具有相制(即相杀或相畏)关系,主要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制约君、臣药的峻烈,防止君、臣药在发挥治疗的同时,产生副反应,甚至造成危害,确保用药安全的药 。这时的佐制药与君、臣药之间没有“相成”的关系 。如左金丸中的吴茱萸,白虎汤中配伍炙甘草 。二是两种属性不同的药物同用,互相制约,相互为用,共同达到某一目的 。如镇肝熄风汤中配伍川楝子,既助平肝之力,又使肝阳下潜而条达疏泄之性不伤;天台乌药散中的川楝子,既助君药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又佐制诸药的温热,以防温散太过而动相火 。再如黑锡丹中的川楝子,既助荡涤胃肠之力,又佐制巴豆辛热峻毒 。像这种常主因病症的病因病机而设,又兼“佐制” 意义的配伍是非常常见的 。 所谓寒、热佐制配伍,是指病无热证而用寒药;病无寒证而用热药 。如主治虚寒失血证的黄土汤,方中配黄芩 。因阳虚当用温热药物,但用之不当则易引起阳动而伤血,故用黄芩佐制温热药温阳散寒而燥烈,使阳能统血以止血而无动血 。再如主治阳明大肠热结证的大承气汤,方中配厚朴 。厚朴苦温,主要是佐制大黄、枳实、芒硝寒凉太过而凝滞气机,使之清泻而不寒凝,且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 寒热药的反佐  反佐药的意义有二:一是反佐药可以因病症病机而设,其本意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 。二是反佐药还可以因方药组成而设,其与君(臣)药气或作用趋向相反,其目的是实现君(臣)治疗作用和目的 。如景岳济川煎滋补下行中稍佐升举清阳之升麻;陶氏黄龙汤与泻热下实中少施开宣升浮之桔梗 。 寒热药的反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寒热温凉反从其病的反佐,用以治疗大热大寒邪气极盛不能纳药 。二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反佐 。如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格拒;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寒热药并用、佐制与反佐的区别  寒热药并用与反佐:并用,也称兼施,是方剂配伍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 。如寒热并用、补泻并用、散收并用、升降并用等 。从形式上看反佐与并用都是寒热或升降相反相成配伍关系的运用 。但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 。不同点在于反佐药主要在于诱导病气受药,消除格拒,保证君臣药治疗作用的正常发挥,其所主的病因病机单一 。并用是治疗寒热错杂、升降反常、虚实互见等较为复杂的病症,常用的配伍形式,君、臣之间用药量大小根据病情而定,可多可少;而反佐药一般用量少 。 寒热药并用与佐制:佐制药的运用目的主要是为了用药安全,因君、臣药的组成而设 。并用药是因主证的病因病机存在寒与热、升与降、虚与实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设 。不过并用药之间有时也有佐制的意义 。 寒热药配伍的意义  寒药、热药的副作用  《研经言》云:“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 。 寒药的副作用:1.寒冷损中 。寒药多泄,能损胃伐气,大寒则伤胃 。因此,除热之剂,中寒者勿服,盖“寒药补阴,则胃气先伤”“性寒伤中,败胃动风” 。2.伤阳伐生生之气 。“阳衰之症,寒药所最忌”,若常人过服寒药,恐伤胃中生发之气,由于性寒伐生生之气,无火气者勿用 。 热药的副作用:1.耗伤气血 。“药之热性,重伤元气”,又伤血脉,或能通经坠胎 。2.损津劫液 。如樱桃性大热易使人发渴 。3.动火生热 。如命门有火,勿服胡桃;硇砂性大热,服之有暴热损目;吴茱萸易动火昏目发疮 。 寒药配伍温热药,防止伤中  热证须用寒药,苦寒药易伤胃气,滋阴药和金石类药也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临床实践证明,“胃气一败,百药难施”“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 。明代医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强调治病要先顾胃气:“凡治百病,胃气实者,功之则去,盖以本虚,功之则胃气益弱” 。因此,在治疗热证的(清热)方剂中,通过寒药佐以热药配伍来对胃气进行保护 。如左金丸,处方仅有黄连和吴茱萸两味,吴茱萸的作用有三,其中之一就是防止黄连过寒而伤中 。再如虎潜丸,方中重用黄柏、知母泻火清热;熟地、龟板、白芍滋补肝肾之阴;锁阳温阳益精;佐以陈皮、干姜温中健脾,理气和胃,既可防止因知柏苦寒而败胃,又能使其滋养甘润补而不滞 。诸药配伍共具滋阴降火、强筋壮骨之功,于是气血和调,阴阳相济,热清而步健 。 热药配伍寒凉药,顾护阴津  寒证须用热药,而热药具有耗伤气血、损津劫液之弊 。因此,在治疗寒证的方剂中,通过热药佐以寒药配伍顾护阴津 。例如出自《此事难知》的九味羌活汤,本方为风寒湿邪外感,内有蕴热而设 。处方组成为;羌活、防风、苍术、白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试想,本方所主证候为风寒湿邪外感,内有蕴热,既有湿邪,又为何反用生地呢?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在方中具有两个作用,一以资汗源,一以防诸药温燥耗津之弊 。 寒热互结之证,寒热药并用,具有“治未病” 的意义 。 如在痹证治疗中寒热药并用具有两重意义:第一,寒痹方中配伍寒药一方面可防治蕴邪化热,另一方面又能监制温燥伤阴;第二,热痹方中配伍热药,既可增强祛湿通痹作用,又能防止寒凉凝络的副作用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