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的生态习性和种植传播介绍

风信子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其种头为球形的鳞茎,花从鳞茎抽出,呈总状花序,由下至上逐段开放 , 并能散发出阵阵香味,被誉为“西洋水仙” 。它原产于南欧和小亚细亚一带 , 现以荷兰栽培最多,并畅销世界各地 。风信子可水培,将开花植株移入形状别致的玻璃器皿中,参加清水,其根茎叶均可观赏,雅致干净,可置于室内任何处所 。
水培风信子是水培花卉中最易养的观花品种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风信子的生态习惯和种植流传介绍 。
风信子的生态习惯和种植流传介绍
全世界风信子的园艺品种约有130多个,重要分为“荷兰种”和“罗马种”两类 。前者属正宗品种,绝大多数每株只长1支花葶,体势粗壮,花朵较大 。而后者则多是变异的杂种 , 每株能着生二三支花葶,体势幼弱 , 花朵较细 , 多数花费者喜购荷兰风信子 。
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快稍干燥、阳光充分或半阴的环境 。喜肥 , 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过湿或粘重的土壤 。风信子鳞茎有夏季休眠习惯 , 秋冬生根,早春萌发新芽 , 3月开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 。凤信子在生长进程中 , 鳞茎在2~6℃低温时根系生长最好 。芽萌动适温为5~10℃,叶片生长适温为10~12℃ , 现蕾开花期以15~18℃最有利 。鳞茎的贮藏温度为20~28℃,最适为25℃ , 对花芽分化最为幻想 。
风信子对水分的请求随其生长阶段而变更 。鳞茎生根期以稍湿润为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干旱时需弥补水分,但土壤过于潮湿且在低温条件下,根系易糜烂 。叶片生长期和现蕾开花期需充分水分 。盛花期应减少浇水量,鳞茎休眠期则停滞浇水,坚持干燥 。

风信子的生态习性和种植传播介绍

文章插图
风信子早春叶片生长期需充分阳光 , 开花后放半阴处可延伸观花期 。在促成栽培时,待叶片长到必定高度时需充分阳光,促使花茎伸长,加速开花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切忌过湿和黏重土壤 。盆栽用泥炭、造就土和沙的等量混杂基质 。
荷兰是风信子的重要生产地,在十八世纪风信子的栽种非常风行,在当时有纪录的品种已经超过二千个以上 。1596年英国已将风信子用于庭园栽培 。18世纪开端在欧洲已普遍栽培,并已进行育种 。至今,荷兰、法国、英国和德国将风信子的生产推向产业化 。其中荷兰生产量最大 , 并畅销世界各地 。1995年风信子盆花的产值为1220万美元 , 列荷兰盆花生产的第十九位 。荷兰的菲托诺瓦(Phytonova)公司是风信子育种、生产和贸易的重要基地 。至今,风信子已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需求量逐年上升 。中国栽培风信子始于19世纪末 , 重要在沿海的大城市,栽培不广泛 。20世纪50年代开端 , 各地植物园和公园才有少量栽培,用于花坛欣赏 。直到80年代以后,风信子才在全国各地有较大的发展,普遍用于春季花卉展览和盆栽出售 。至今,栽培风信子已开端进入家庭和公共场合的室内装点和摆放,需求量逐年增长 。但目前中国尚未能自行繁种,尚需从国外引进 。
风信子为多年生草本 。鳞茎卵形,有膜质外皮 。叶4~8枚,狭披针形,肉质,上有凹沟,绿色有光泽 。花茎肉质 , 略高于叶,总状花序顶生,花5~20朵,横向或下倾 , 漏斗形,花被筒长、基部膨大,裂片长圆形、反卷,花有紫、白、红、黄、粉、蓝等色,还有重瓣、大花、早花和多倍体等品种 。
风信子应选择排水良好,不太干燥的沙质壤土为宜,中性至微碱性,种植前要施足基肥,大田栽培,忌连作 。栽培办法有露地栽培,盆栽,促成栽培和水养 。
1.露地栽培宜于10~11月进行 , 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最为主要的条件 。种植前施足基肥 , 上面加一薄层沙,然后将鳞茎排好 , 株距15厘米~18厘米,覆土5厘米~8厘米 。并覆草以坚持土壤疏松和湿润 。一般开花前不作其它管理,花后如不拟收种子,应将花茎剪去 , 以增进球根发育,剪除地位应尽量在花茎的最上部 。6月上旬即可将球根挖出,摊开、分级贮藏于冷库内,夏季温度不宜超过28c 。
2.盆栽用壤土、腐叶土、细沙等混杂作养分土,一般10厘米口径盆栽一球,15厘米口径盆栽2~3球,然后将盆埋入土中,其上覆土10厘米~15厘米,经7~8周,芽长到10厘米以上时 , 去其覆土使阳光照耀,一般10~11月栽植,3月开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