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把“布帛”充当货币 布帛是什么意思( 二 )


按道理,金属通货不足,实物货币正好可作为补充 。但是恰恰相反,唐代自从贞观以后,布帛的货币地位还要依靠政府的法令来维持,这是和初期市场自觉认同其货币地位不同的 。开元年间有法令“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锦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者 , 亦令钱物兼用 。”这也是政府对于钱荒的对策之一 。
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虽然遭到破坏,但南方经济却蓬勃发展 。同时,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对茶叶、酒水开始专卖,即榷茶、榷酒,对食盐专卖也开始严格掌控 。在大历末年,距离安史之乱不过二十余年 , 天下财政收入1200万贯,而盐利就超过600万贯,可见这些专卖品交易数目之大 。
因为盐、茶主产地均在江淮,而江南地区在唐代不是绢帛的主产地,当地的人们不认同绢帛当通货,因此商人大量交易茶、盐,就不会使用绢帛 。同时部分商人开始从事茶、盐贸易 , 便不再大量收购绢帛,即绢帛流通范围受阻 。最后,盐、茶都是日常生活用品,百姓购买也必定是小额交易,单位价值高、不利于分割的整匹布帛就不便于交易了 。
唐代的钱帛兼行在早期和经济发展形势适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商品经济发展是历史发展规律,政府即使通过法令将不合时宜的钱帛兼行政策加以维持,最终也挡不住历史潮流,在唐代之后,实物货币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没有出现 。
文:老雕虫
参考资料:
【1】李埏《略论唐代的“钱帛兼行”》
【2】史卫《从货币职能看唐代的“钱帛兼行”》
【3】袁英光李晓路《唐代财政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
【4】魏道明《唐代货币制度杂考》
【5】朱成实《魏晋南北朝恶钱研究》
【唐朝为什么把“布帛”充当货币 布帛是什么意思】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