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为什么叫郁孤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为什么叫郁孤台

郁孤台为什么叫郁孤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文章插图
郁孤台因树木葱郁 , 山势孤独而得名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 , 海拔131米 , 城区的制高点 , 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 , 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 。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 。其中 , 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 , 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 他在赣州任职时 , 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郁孤台在江西赣州城西北的贺兰山上 。因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而名扬古今 。本以为贺兰山一定高峻 , 谁想它不过是城区的一个制高点 , 穿街过巷 , 很容易就找到了 。
此时 , 正是暮春的一个傍晚 。来到贺兰山下 , 还没有踏上一级台阶 , 望山上葱郁林木中的楼台 , 忽地听到久违的鹧鸪鸣啼 。一声两声 , 清凉犹如空中飘洒的一两滴雨点 。鹧鸪是管理人员笼养的 , 或许是想为游人营构一种特别的古诗意境吧 。没人去想它 。但它却徒地给人的心增添了一股悲辛之感 。
辛弃疾 , 号稼轩 , 是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词人 , 总共活了六十八岁 。有关他的传说 , 著名的如他二十二岁时聚众组织起二千多人的队伍 , 起义抗金 。为擒拿偷了印信的叛将 , 曾单人单骑手提利剑追贼三日 , 将人头提回 。而后 , 他又曾跃马横刀 , 率骑五十 , 突袭敌营生擒一位叛将 , 并奔突千里 , 押解至建康正法 , 还率万人南下归宋 。还有著名的《美芹十论》 , 又叫《御戎十论》 , 是十篇著名治国方略 。这里涉及《列子》里一个典故 , 说从前有一个人 , 因为自己喜欢吃芹菜 , 对主人说它很好吃 , 主人尝了便大吐不止 。辛弃疾借此说明 , 自己喜欢这《御戎十论》 , 把它献给皇帝 , 也像那个人献芹菜一样 。虽然别人不一定喜欢它 , 但是一个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 , 总是有他一片诚心的 。然而 , 辛弃疾的诚意没有感动皇帝 , 他的英明决策并未受到重视 。不过 , 他不死心 , 他又写了《九议》 , 论用人、论作战、论阴谋、论团结……送往朝廷 。结局当然一样 , 这些平戎之策都被扔到了废纸篓 。
就是这样一个文韬武略、才华出众之人 , 宦海沉浮四十年 , 近二十年的时间被闲置一边 。在被断续使用的二十余年里 , 又有三十七次频繁调动 。本是一个奔走沙场 , 准备以身许国 , 血洒大漠 , 马革裹尸的武将 , 南渡后却被迫脱离战场 , 被折磨成一个空有满腔抱负只能栽花种树的闲人 。登临郁孤台 , 念无奈中的辛弃疾 , 谁人没有一股悲凉之情叩动心扉?
所幸的是 , 一生被朝廷反复抛弃 , 九蒸九晒的辛弃疾 , 却歪打正着成就了一番诗歌伟业 , 他的词笔力深厚 , 刀剑雕刻 , 血泪浸透 , 于无声处听惊雷 , 在宋代词坛享有极高声誉 ,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谁曾想他政治生活的苦闷 , 最终成就了他创作上的辉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