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早期十类螭龙纹造型 春秋饕餮螭龙纹( 三 )


7.刺尾图案
明式家具的牙板和前高跷上的两只嘴相对的大松鼠之间有规则的“卷草”(“叉卷”尾) , 就像大松鼠的卷草状尾巴(“叉卷”尾) , 这种卷草状的“鱼尾纹”代表小松鼠 。
8.方形折叠外展龙图案
清初和清中叶之交 , 刺龙纹的体部甚至头部都变成了方钩形,称为拐子纹、拐子龙纹、拐子刺龙纹:
(1)将主体从圆形曲线形成为方形;
(2)L型钩纹附着在某些蝉的头顶、前额、吻部和后脑;
(3)龙首的鼻子和下巴都是方线条,纹的是蛇头 。
此时回旋镖图案和绑匪图案相互搭配 , 有多种组合(图8) 。回文看似新,实则是对元明旧格局的又一次回归和提升 。
锯齿形图案更便于图案的纵横布局 , 所以灵活多变,所以生命力强 。它成为清代中期家具上的主流装饰图案 。
9.动物状龙刺图案
动物纹龙纹是清末(明末家具)新出现的纹饰 。其头似龙,身饰兽毛纹,四足立起或奔跑,呈兽爪形而非蹄形,尾与龙卷草不同(“叉卷”尾)(图9) 。
10.应龙(翼龙)
在古代文学概念中,有三个范畴:龙、龙和应龙(翼龙) 。秋龙头上有角,龙上有角,上有翅(图10) 。但是身材和脸型基本一样 。老一辈学者一般将其视为屠龙物种,如上海海明万历年间朱寿成墓出土的“紫檀瓶”上的屠龙纹 , 有独角头 。就古代器物而言,江苏邗江县老虎墩出土的汉墓上的龙是有角的,而河北满城出土的汉墓上的龙是没有角的 。
应龙(翼龙)纹的图案构成更为复杂 , 其再利用应是清末民初纹饰求异求变、夸耀奢靡时尚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