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 疫中前行|“保卫”课堂的日子


朱晓栋带着学生上体育课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线下,学生在瑜伽垫上怎么翻腾都行,这会儿,却只能在宿舍的床上隔着块屏幕做给他看 。床垫硬度不对,学生的动作大变形;床边还有个室友,腿在屏幕的一个角落里毫无知觉地一翘一翘 , 很难让人不注意到 。这是朱晓栋体适能课程中一位报课的大学生给他交的体育作业 。
2022年3月9日,因疫情防控 , 上海交大的校园按下暂停键,网课时隔两年再次上线 。同时,上海的多所高校也陆续进入网课模式 。
3月11日,上海市教委宣布:“根据最新疫情防控有关部署,为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和健康,3月12日起,上海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幼儿入园,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服务 。”上海166万中小学生也再次开启了线上居家学习 。
同样是网课,2020年和2022年对不少师生而言,有着不同的感受 。
相比起2020年3月上海中小学开启大规模在线教学之初,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语文教师杨红还是一位“十八线开外的主播”,而两年后面对网课时她已从容不迫 。杨红一家三口都是教师,丈夫仰建忠是水丰路小学的英语教师 , 女儿仰雯玥是杨浦小学的英语教师,这个“教师之家”面对摄像头已游刃有余,为各自的学生上着网课 。
在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授蒋丹看来 , 2020年是措手不及地开始上网课,大量师生需要和设备、软件磨合,但那是一个完整的线上学期 , 因此从学到练到考的全过程,可以做一个学期的完整准备;2022年则相对复杂,线上线下交织而来 , 更考验师生的应变能力和教师的课程编排功力 。
经历了2022年上半年略显“飘摇”的一个学期,9月正常开学后,蒋丹决定把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中需要实验、上机的操作类课程都尽可能提前安排 。她的预判没有错,几堂线下课后 , 她又不得不在线上和大家碰面 。
努力突破网课的局限
“大学四年,疫情三年,说的就是我了 。”陈卓然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 , 2020年上网课时她大一下学期,2022年则是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 。
陈卓然记得,2020年网课期间 , 她其实隐隐有些兴奋,“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了 。”那个学期,高校学子大多没有返校,陈卓然也待在上海的家里 。她上的多是大学的通识类课程,也有一些基础专业课 , 压力不算重 。只是要下的软件多了点 , 适应不同教师的讲课软件各有不同,有的适合分享文件,有的方便开麦,钉钉、腾讯会议、zoom……大概同时要准备四五款 。
但到了大三下学期 , 需要做实验的专业课变多,除上网课以外,只能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感觉电脑都在烧” 。这次的网课 , 陈卓然和大部分学生一样,被封在了学校的寝室 。这一次她明显感觉课程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压力更大,“可能课上着上着 , 就要去做核酸采样了 。又或者自己有些课会影响到寝室别的同学,可能要搬到浴室去学 。”
压力变大的还有教师 。上海宝山某中学的初中英语教师Tweed是2021年入职的,回忆2022年刚上网课时,她发现有些祖辈会坐到孩子边上听课 , “老师声音能不能再响点?”有学生的外婆向她提议 。Tweed赶快自掏腰包近500元,配置好的话筒和耳机来上课 。
2022年上半年,一位学生在车站,身着“大白”在自己的行李箱做划水动作考游泳,刷爆短视频平台 。正如视频展现的那样,体育课等实操类课程从线下转到线上,要克服的问题太多了 。上海交大体育系教师朱晓栋主要负责上体适能的课程,如健美操、瑜伽等 。学生在小空间能不能运动?地板是硬的,会不会有运动损伤?情绪能不能调动?学生们多在寝室上体育课,他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
朱晓栋上课中 。
于是在整个上海交大体育系,会议也变得频繁 , 筹备开课之前一周大概要开两三次会,教师们预播课程,其他教师、领导互相看看提意见,问题细致到“服装颜色要穿得抓眼球” 。学院甚至拿出了一些游泳馆、体育馆的券 , 让教师拿到课堂上抽奖、带动学生多多参与 。
朱晓栋特意把课程放在了B站上,他觉得平台相对年轻 , 可能对学生的效果更好 。果然,经常跳着跳着,弹幕就刷起了“老师真帅!”“谢谢老师!”等,搞得他有些不好意思又开心 。他经常自己跳一段,再让学生们跳一跳,仔细观摩,点出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