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画里的“围炉煮茶”

继露营盛行之后,今年冬季“围炉煮茶”成为了年轻人纷纷追求的入冬的休闲方式 。
一群人围着火炉,煮一壶茶,再搭配柿子、橘子、红薯、花生等水果零食,喝着茶,吃着零食聊聊天,既暖身又为清冷的生活环境,增添几分情致和雅趣 。
“围炉煮茶”古已有之,苏东坡有“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之句,杜耒诗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在古代书画中,亦有不少围炉煮茶的佳作,如宋代刘松年的《撵茶图》,茶筅、青瓷茶盏、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等一样不落,桌前风炉,炉火正炽,上置提梁鍑烧煮沸水;明唐寅《品茶图》,主人坐于案前读书,一僮蹲于屋角,煽火煮泉;
丁云鹏《玉川煮茶图》是其晚年创作的工笔精细画作,画中唐代名士卢仝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火上的茶炉,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划得细致入微 。
本期梳理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的“围炉煮茶”,以飨读者 。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刘松年 撵茶图(局部)
宋 刘松年 撵茶图(局部)
刘松年(活动于1174—1224年),浙江钱塘人,南宋孝宗至理宗年间,供职画院 。画中呈现的是宋代点茶法 。左画面绘二侍者备茶,一人跨坐矮几,手推茶磨撵茶,边上置棕制茶帚与拂末各一,以拂聚茶末 。
另一人则立于桌边,左持茶盏,右执茶瓶正在点茶 。茶桌上置茶筅、青瓷茶盏、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等 。桌前风炉,炉火正炽,上置提梁鍑烧煮沸水 。
宋 赵佶 文会图 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西元1082-1135年),姓赵名佶,性好书画,秉赋极高 。山水花鸟人物莫不笔墨挺秀,雅韵宜人 。
宋 赵佶 文会图(局部)
本幅描绘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 。
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是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 。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 。竹树具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 。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盖极精妙之能事矣 。
此画庭台器具描绘得极为华美,有别于五代时文会图简单的背景,北宋的文会图系置于完备的花园场景之中,由此也反映出北宋园林的发达 。
此图右上虽有徽宗题诗,左中有他的画押,左上另有蔡京题诗,但俱属可疑,应是画院中名手之作 。
宋 钱选 画卢仝烹茶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钱选 画卢仝烹茶图(局部)
钱选(约1235—1307年),字舜举,号玉潭,浙江吴兴人,为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 。此画设色明艳,笔画精细 。画中茶器,以朱泥宜兴茶壶煮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叶茶泡法 。
画中三人,一煽火烹茶,炉上置单柄壶,旁置一双层朱泥提梁壶;正面白衣文士为唐代诗人卢仝(约795—835年),身旁摆放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书画册等,反映出文人相聚,品茗论书的隐逸生活 。
宋 刘松年 斗茶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刘松年 斗茶图(局部)
宋 刘松年 斗茶图(局部)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 。
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
本幅有明代官员、书画家范允临(1558~1641年)行书题跋《斗茶歌》 。
明 文徵明 品茶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品茶图(局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