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起源祖先是谁,王姓起源于哪一个时期( 三 )


⑦、匈奴族的后代改姓王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生了大分裂,南匈奴南下归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 。三国西晋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人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姓王 。
⑧、其它少数民族的后代改姓王
契丹族 。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在唐和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 。至两宋时期,契 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 。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 。宋以后,蒙古人、满人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 。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古人、满族人也改姓王氏 。
5、杂姓王
改姓王氏有以下两种情况:一为复姓改单姓时改为王姓 。如王子、王父等改为单姓王 。二是自然改姓 。如姓杨后改姓王等等 。
冒姓指舍弃本姓而冒充他姓 。如隋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冒姓王氏 。
换姓王氏的只有闽浙地区“王、游、沈、叶是一家”一例 。
赐姓就是由皇帝赐给姓氏 。例如,汉末王莽当政时,原燕王玄孙嘉因献符命,赐以王氏 。
三:王氏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常用来放在姓氏前,是表示姓氏来源的特殊徽记 。早期的郡望和堂号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区别 。其中郡望一般是某些州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宋以前,地方行政区划以郡为主,性质如近代的专区或地区,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的同姓人 。堂号原指厅堂的名称,后来被作为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 。对王姓来说,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堂、凤阁王等,太原、琅琊是郡望,三槐、凤阁是堂号 。不过后来也郡望、堂号混用,共同表示某地一个姓氏的家族来源 。一个郡望堂号背后实际包含着内容丰富的家族历史 。
早在宋代以前,王氏就有二十一望之称,根据南宋学者王应麟《姓氏急就篇》的说法,如太原、琅琊二望,共同出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留二望,是齐王田和后代;东海出自姬姓;高平、东兆二望,出自战国时魏国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九望,共同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至于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等望,也都自有渊源 。
王氏二十一望主要指在宋以前二十一个著名支派,王姓的大部分人,基本上可以归入二十一望之中,但也并非全部如此,还有许多著名大族,有被包括在二十一望之内 。如出于毕公高之后的河间王氏、王子比干之后的汲郡王氏、周考王弟揭之后的王城王氏、羌族钳耳氏的冯翊王氏、高丽族的拓王氏或乐浪王氏、营州王氏、乌丸族的乌丸王氏、回纥阿布思族的安东王氏等等 。
两宋及两宋以后,王氏望族和分支更多,远远超出二十一望之数 。仅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所记,两宋时的王姓即达三十八望之多,其中除去原属二十一望者,又多出十七望 。这十七望是河间王氏、汲郡王氏、乌丸王氏、冯翊(同州)王氏、安东王氏、营州王氏、华阴王氏、河内王氏、广陵王氏、聊城王氏、长安王氏、高陵王氏、蓝田王氏、上党王氏、邺郡王氏、广平王氏、乐陵王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