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家排名 中国九大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学家排名 中国九大地质学家

文章插图
1、李四光(1889 — 1971) , 字仲拱 , 原名李仲揆 , 湖北黄冈人 , 蒙古族 ,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 ,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 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 , 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 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 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 , 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 , 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 , 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
2、刘东生(1917 — 2008) , 辽宁沈阳人 , 籍贯天津 , 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 被誉为“黄土之父” 。刘东生毕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 , 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 , 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 , 近60年从事地学研究中 , 在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中 , 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 创立了黄土学 , 带领中国第四纪研究和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 。2008年3月6日去世 。
3、翁文灏(1889 — 1971) , 字咏霓 , 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 。出生于绅商家庭 , 清末留学比利时 , 专攻地质学 , 获理学博士学位 , 于1912年回国 。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 , 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 。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 。他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 。
4、赵金科(1906 — 1987) , 地质学、古生物学家 。河北曲阳人 。号子铭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30年代 , 提出震旦纪地槽呈环状分布于极区泛大陆周围和内部的理论 。30年代后期对广西西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 , 证实地质力学理论阐述的广西山字型构造的位置及形迹 。40~50年代 , 研究头足类化石和二叠、三叠纪地层 , 取得突破性进展 。晚年领导并具体参与对华南二叠系最高层位长兴阶的层型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的专题研究 , 取得了丰硕成果 。
5、黄汲清(1904 — 1995) , 四川仁寿人 , 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和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系统划分中国主要构造单元和大地构造旋回 , 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地质图制图事业 , 创建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 进而将多旋回说与板块构造相结合 , 建立板块多旋回开合手风琴式运动模式 , 开拓大地构造研究新途径 。提出陆相生油论 , 具体部署、指导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普查勘探 。
6、涂光炽(1920 — 2007)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地球科学家和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 。他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和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地球化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做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足迹遍布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六大洲 , 汗水洒在了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我国各地 , 他的考察遍布国内外的600多个矿床——涂光炽的院士称号是他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
7、丁文江(1887 —1936) , 字在君 , 江苏泰兴人 , 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 。《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