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五柳先生传全诗的意思( 二 )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 。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 。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 。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 。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 。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 。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 。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 。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 。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 。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 。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 。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 。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 。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 。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 。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 。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五柳先生传全诗的意思】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 。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 。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