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感染高峰过后:第二波没有到来,但医疗系统依然薄弱

罐子镇街道
这个四川达州的小镇上 , 卫生院门口只有三三两两的人 , 显得冷清 。发热门诊的医生依然接诊 , 但未见多少患者 。“我们早就阳过了 。”发热门诊一位医生告诉界面新闻 , 近期发热门诊的接诊量几乎回到了正常水平,但他仍清晰记得大约一个月前的忙碌景象 。
“平时一天门诊量只有四五十人,但高峰期一天接诊两百多人 。”这位医生介绍,其中发热病人占一百二三十人,而平时一天的发热病人只有四五个 。突然增加的就诊量很快耗尽了卫生院的药品储备 。通常,乡镇卫生院需要配备一个月的用药量 , 但到12月14日,该卫生院一些主要的退烧类药物已经耗尽 。后来,对于高烧患者,医生只能对其“挂水”降温,或使用抗生素 。
【农村感染高峰过后:第二波没有到来,但医疗系统依然薄弱】

农村感染高峰过后:第二波没有到来,但医疗系统依然薄弱

文章插图
罐子镇卫生院门口已不见排队的患者 。摄影:赵孟
罐子镇距离达州市30余公里 , 由原来的罐子乡和陈家乡合并而来 , 现有人口3万多 。罐子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外出务工是农民们近些年主要的收入来源 。罐子镇政府一位人士估计,全镇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务工,该镇下辖和平村一位村民称,全村2000多人中,留在村里的只有几百人,而且几乎都是老人 。
人们居住相对分散,全镇3万多人中,住在罐子街和陈家街的人口大约有3000多人,其余的都分散在乡村 。每年春节前,外出务工的人员回家过年,是一年中人员流动最频繁的时期,这也是一些专家担忧农村可能迎来第二波感染潮的主要原因 。
当地一些医生记得 , 该镇的感染高峰大约持续了一周左右,他们注意到,最初来医院看病的是7-15岁的学生,多数是从达州市回来的;接着是成年人逐渐增多;然后是老人 。他们认为 , 疫情可能是从城市向农村蔓延而来,这加剧了他们对春节迎来第二波疫情的担忧 。
感染高峰期 , 在卫生院排不上队的人 , 开始涌向诊所和药店 。“我们一开门药就被‘抢完’了 。”一位药店销售人员记得人数多的那一天的情形,由于顾客太多,公司临时安排一位人员过来帮忙,但货架上很快销售一空,公司不得不开始对一些药物限购 。
1月4日,界面新闻采访人员在罐子镇上走访了多家药店,发现货架上已经摆满了药物,但诸如布洛芬之类的退烧药依然缺货 , 只有一家药店在销售 。销售人员提醒 , 如果没有症状不建议购买,实在要购买,每个人限购一板(11粒) 。
从12月16日开始 , 罐子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开始下降 , 并逐渐回落到平时的接诊量 。但卫生院不敢掉以轻心,他们担心迎来第二波感染潮,一方面是因为储备药物迟迟没有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手紧张 。卫生院的医生全部“阳过了一遍”,一些医生坚持带病上岗,从12月初至今都没有休假,存在健康风险 。
罐子镇现有两个卫生院,主院医务人员有22人,分院则有16人 。此轮感染发生前,3万多居民的健康保障工作尚能被应付,但突然新增的感染量让人手捉襟见肘 。当时,卫生院将退休的人员梳理一遍 , 计划返聘一些老医生 。但退休者符合要求者寥寥 。最后,只有一个人符合条件,这位退休医生已年近七旬 , 但也义无反顾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
大约一周前 , 罐子镇卫生院才联系到能够批药的医药公司 , 将药物储备恢复到一个月的量,但一些效果较好的药物依然缺乏 。庆幸的是,医生们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20多天,第二波感染潮并没有到来 。“只有一些零星从外面回来的人(来看?。?。”一位医生说 。
这位医生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外出务工的多数是年轻人 , 这些人在回乡之前可能已经“阳过了”,回家后二次感染的概率较低;此外 , 经过上一轮的普遍感染,许多人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感染后知道自行买药和居家治疗,主动减少来医院就诊 。鉴于此,他预计可能不会出现此前预判的“第二波” 。
和平村一位村民也称,进入农历腊月后,返乡回来的人逐渐增多,回来的人多数已经“阳过了”,村里并没有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 。但他发现,村里去世的老人比往年多了 。
离去的老人
“这几日天天都有人放鞭炮,”罐子镇一家寿衣店的裁缝陈兰说 , “有时候四个方向都在响 。”这个时节听到鞭炮声 , 通常意味着居民家有红白事,但罐子镇的居民们普遍感觉 , 今年冬天丧事居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