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感染高峰过后:第二波没有到来,但医疗系统依然薄弱( 二 )


1月3日 , 59岁的王云被送到达州市区的医院几个小时后过世 。意外发生前,他还在帮助另一家邻居处理丧事,许多人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意外 。根据镇上多位居民的说法,仅1月3日当天,罐子镇就有三位老人过世,王云只是其中之一 。
王云的妻子萧红告诉界面新闻 , 丈夫出事前三四天,已经觉察到身体不舒服,“脑壳痛,有点拉肚子” 。萧红称,去年12月 , 王云已经“阳过了” , 当时的症状并不重,开了一些药,打了几针后就康复,所以此次身体不适 , 自己并没有太在意 。
1月3日下午,王云出现呼吸困难、腰痛加剧,家人赶紧将其送往达州市区的医院 。急诊室挂号后,医生先进行抽血、做CT等检查,然后王云就被推进了重症室,插上了氧气 。但几个小时后,CT结果尚未出来,王云被宣告不治 。根据家属的转述,医生诊断其死亡的原因为“病毒性心肌炎” 。
由于不再进行核酸检测 , 许多患者也未做抗原自测 , 很难认定罐子镇这些逝者的病因 。界面新闻采访了多位家属均表示,逝者平时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 , 但发病前都出现过诸如咳嗽、哮喘等感冒类症状 。
罐子镇主街南面,一处灵堂已经搭了4天 。死者是一位75岁的的老人 。老人的女儿唐璐称 , 母亲于2022年12月31日去世,由于选定落葬的日期在1月9日,因此这期间必须有人守灵 。母亲发病前 , 曾出现咳嗽等症状,但老人罹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身体一直不好,此前也多次住院 。对于老人的离开,家属表示能够接受 。

近期镇上去世的老人较多,不时听见鞭炮声 。摄影:赵孟
“得这个病就像打架 , 主要看你的身体,你强它就弱 。”上述老人的丈夫说 。他今年79岁,但身体硬朗 。他在2022年12月也“阳过了”,症状持续五六天就消失了 。平时 , 他还能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女儿们劝他休息,但他觉得身体可以承受 。
唐璐介绍,大约在一个月前,隔壁的另一位老人离世,现在这家人大门紧锁 。不过,去世的并不都是老人,距离她家几十米外,42岁的陈克英于二十多天前去世,留下3个仍在读书的孩子 。这是目前已知该镇近期离世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但病因未知 。
黄博在罐子镇经营一家丧葬用品店已20多年 。最近一个月来,老人过世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一些地方道师(农村处理丧事的司仪)人手不够 , 这家没弄完就赶到下家去了 。”
究竟有多少老人在这个冬天离世?罐子镇卫生院一位医生表示,从患基础病的住院人数看,比往年多出了“一到二成” 。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 全镇去年12月至今大约有60多人因各种原因过世 。他强调,冬天是老人发病的高峰期,而且这些案例很难认定因新冠病毒感染引起 。但他也承认,与往年相比这个数据“要多一些” 。
基层医疗机构的考验
“新十条”实施后,中国的防疫重心已由“防传染”转为“保健康、防重症” 。近一个月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去构建的县、乡(镇)、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正在经受考验 。
罐子镇罐子社区书记陈兵称,目前社区正在对60岁以上患有基础病的老人进行统计上报,对于有基础病的孤寡老人 , 社区还将协助他们买药,做好健康监测 。此外,对于返乡人员,社区和村委会人员也会对其进行防疫宣传 。
目前,当地每个村均设有一个卫生室 , 并配有1-2名村医 , 可以向村民提供一般疾病的开药服务 。但多位村民表示 , 由于村卫生室不能打针,他们平时很少到村卫生室开药,有些人则称“药物效果不好” 。
根据2012年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在实际执行中,许多地方采取“一刀切”,禁止所有肌肉注射 。一些医生认为,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这些规定应该展现出灵活性 。
去年12月初,一张达州市某诊所患者聚集输液的照片在网络曝光,引发热议 。达州市卫生系统很快明确通知,禁止诊所提供打针和输液服务 。这一决定引发了诊所的不满 , “有些病人烧到快40度,不给他打针激动得都要骂人了 。”界面新闻报道后 , 当地很快纠正了这一禁令 。
农村感染高峰过后:第二波没有到来,但医疗系统依然薄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