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一遍效果好还是两遍好 中药要煎多久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自古以来就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指出煎药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煎药,虽品精良 , 治法如法,煎药者鲁莽,水火不良,温度失控,则药无用” 。清代名医徐陵曾说:“煎药最好的方法是讲究,药是否有效全靠讲究” 。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 笔者发现大多数患者对中草药汤剂并不了解 。因此,笔者在综合考虑传统煎药方法和当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中药汤剂这一临床常见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
1.煎药器具
古代有“先有银,后有磁”的说法 。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建议以“砂锅”和“瓦罐”为最佳材料,禁用铁铝器皿,避免药物在高温环境下与铝、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性 。
2.煎煮用水
古人用流水、雨水、泉水、酒等 。认为它具有不同的性质,应适用于不同体质的患者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 。一般来说,干净的冷水,比如自来水、井水,都可以作为煎药水 。
3.煎煮温度 。
古人提出了“猛火”和“文火”的分类 。先用猛火快煮,再用文火慢煮,保持微沸状态,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缓慢析出 。
4.煎煮方法
煎药前应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沉淀(冬季用温水浸泡) 。加入的水量应取决于药物的剂量和质地 。一般以药面以上3-5cm在砂锅内均匀撒药为宜 。比如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药物都是根、叶、花 。加水后,药物会浮在水面上,所以很难界定加水量 。所以有学者提出,药水比为1:7,煎煮后的药量为水量的1/3-1/2 。此外,冬季煎药时,要注意用热水煮沸,以免煮沸时间过长,药物有效成分散失 。在其他季节,我们应该用冷水浸泡它们 。泡水应直接用于煎药,不得换水,以免浪费有效成分 。煎的时候要用大火煮开(15min左右),再用小火慢慢煎(30min左右) 。当然也要看实际情况和煎出的药物口味不同 。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烧焦了 , 就要扔掉 , 分开煎 。薄荷等芳香清淡之品宜适当减少煎煮时间,滋补油腻之药宜文火久煎 。煎制过程中可适度搅拌,防止粘锅,但切忌频繁揭盖,以防挥发性成分流失 。特别是临床上,经常会有葱、姜、蒜、枣等药物,患者可能会在家里自备药物 。此时,如果临床处方中没有标注 , 患者在家中煎药时,不要忘记将这些药物放入同一个汤剂中,以免影响疗效 。
5.特殊油炸方法
(1)先油炸
贝壳类矿物药(如鳖甲、龟甲、龙骨、牡蛎等 。)应先捣碎后煎,再煎其他药物,煮沸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余药物同煎;毒性药物(如草乌、草乌、附子等 。)宜煎以减毒 。值得指出的是,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第一次煎药时加入大量的水,在第一次煎药煮沸15分钟后,将剩余的药物加入到组方中 。这种煎煮方法不利于后组汤剂有效成分的沉淀 。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可将第一次煎药改为另一次煎药,可将第一次煎药单独用少量水长期煎服,然后与组方煎药混合 。
(2)后退和下降
多为香、淡、清、挥发性产品(如薄荷、藿香等 。)和药材(如钩藤、大黄等 。)其有效成分不宜长期煎服 。一般煎煮时间在5min左右 。但是后面的药煎煮时间不一样 。如薄荷煎煮10分钟左右有效成分挥发,钩藤用于降血压时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破坏其降压成分钩藤碱,大黄攻毒时加热10分钟以上有效成分大黄酸分解 。所以服药的时机要看不同的药物 。
(3)煎炸
多为蓬松类药物(如辛夷、旋覆花等 。)、细颗粒药物(如海蛤粉、海金沙、车前子等 。)和一些轻浮的药物(如蒲黄等 。).为了防止这些药物在煎煮时漂浮在水面上,导致煎煮不充分,煎煮时颠三倒四 , 或煎煮后微小颗粒对咽喉的过度刺激,临床上常用纱布进行单包后再煎煮 。
(4)单煎
一些贵重的药材(如人参、羚羊角等 。)可切片分开煎 , 再与一组药物合煎 , 以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沉淀,避免浪费,也可单独服用 。
(5)熔化
一些粘度大、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等 。)应单独融化,然后与药汁混合,均匀服用 。
(6)拿去 。
一些名贵药材(如三七、羚羊角粉等 。)在临床上被加工成粉末 , 可以直接用水服用,方便吸收,避免浪费 。
6.煎煮次数
临床上煎药次数不统一,煎药次数为两次 。在我看来,中药煎三次为宜,尤其是矿物质多的时候 。有关研究表明,该药每煎一次,光密度下降45.7% , 即每煎一次,有效成分可得45%左右 。然后在保证有效成分提取最大化和人力物力消耗最小化的综合考虑下,以煎煮三次为宜,药物有效成分可提取近85% 。实际生活中,三次煎出的溶液要混合均匀,使药物有效成分均衡,分几次适量服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