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年巨变的康波周期律 康波周期

Compo循环(美国百年巨变的Compo循环定律)
经济发展的过程遵循一定的循环规律 。先动者有先动者的优势,后动者有后动者的优势 。我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人士的足迹中找到捷径 。这就是研究一个国家经济史的价值 。1869年,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建成,这是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史上的一条分界线 。《美国成长的大起大落》是著名经济史学家罗伯特·戈登的代表作,分析了美国15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他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和人们生活的细致观察,用丰富详实的数据描绘了美国世纪的真实画像 , 为康柏的周期理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案例 。
作者所描述的美国的快速发展始于1870年 , 网络化的现代便利设施首先在城市中普及,这得益于1870年至1940年间信息、通信和娱乐的彻底变革 。作者指出,1900年至1940年的变化比1940年至今的变化大得多 。在这70年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两倍 。
一个新的康柏周期必然是由科技推动的,但大量改变美国社会生活的科技发明却来自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创造 。例如,1886年 , 本茨发明了四冲程发动机,1879年成功地完成了二冲程发动机的实验 。从1900年到1910年的10年间,这项创新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 。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技术 。到1930年,仅仅20年,汽车就进入了大多数美国家庭 。当时美国有很多类似“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应用发明 。例如 , 1876年电话在波士顿实验成功,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1920年出现了第一个商业电台 。到1940年 , 美国家庭拥有冰箱的比例突然上升到44% 。
从电气化到机动车的出现,都集中在1900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 。技术变革是推动实际工资增长的最终力量 。随着20世纪20年代制造业生产率的爆发式增长,1910-1940年成为美国实际工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增长率比1870-1910年高出1个百分点 。我们大致可以把这30年看作是康博的第一个崛起时期,它构筑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到1940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加,人们已经可以购买50年前被认为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
二战后 , 美国制定了国家科技政策 , 积极将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迎来了“婴儿潮”,培养了大批大学生 。这些措施在1940年至1970年美国人均产出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在空调度、州际高速公路、商业航空空交通和电视方面的创新和资本积累是推动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20-1950年是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30年,涵盖了康柏第一个周期的上升期和平台期,之后是约30年的下降期 。从书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1970-198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只相当于20世纪前十年的增长率 , 回归非常明显 。人均产出增长令人失望的表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也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对生产率刺激的削弱 。
美国的第二次康柏周期是由1995年到2004年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引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的 。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从80年代到90年代,从中可以预测这波上涨和平台期会从2010年持续到2020年 。经过比较,笔者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率增长趋势恢复到年均2.05% 。然而,2004年后,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关的创新对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消失 , 到2014年底仅达到0.6%,标志着美国第二个康柏周期的结束 。作者认为,即使计算机和互联网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 但大多数经济活动的创新并没有加速,甚至很多方面都在减速,创新型经济的比重很小(2014年美国企业和家庭在信息和通信技术软硬件上的总支出仅占经济总量的7%,2000年至2005年企业投资负增长) , 无法弥补其他方面的减速 。
美国经济的变化启示我们,实际经济运行并不像理论模型那样简单 。虽然美国在被形容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时代发展迅速,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仍然提供直接支持 。经济增长与人口数量、质量、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这些都会受到人口增长、贫富差距、制度完善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现在我们到了一个历史周期的重要节点——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 。能否抓住这一新技术创新的机遇,成为新一波康博周期的引领者,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数字经济的投入是否足够快,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范围是否足够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