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孤帆远影空下一句已尽(唐诗阅读:“孤帆远影已尽空,唯有长江天际流”)
记得去年有人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大意是:李白在唐朝是怎么出名的?一个朋友回答说他不是很出名,大概意思是“到处都有人认识他,他想请他吃饭喝酒 。”因为李白是朋友,他和杜甫的友谊是动人的 。杜甫写了《春忆李白》、《两梦李白》和《天涯归李白》 。李白还回馈了《鲁军东石门送杜贰负》和《沙丘门送杜甫》 , 成为杜丽的友谊故事 。他和孟浩然的友谊令人感动 。虽然孟浩然在遇到李白的时候闻名天下 , 也没有为他写诗,但他们的交往却是密切的,这让我们感动到了盛唐时代 , 感动到了名诗一代代相传的时刻 。
李白和其他诗人的友谊也很有名 。李白一生都在唱歌 。后来 , 他会写关于李白与诗人的友谊会议 。至少,他们的友谊并不完全依赖于互相赠诗 。

唐诗闲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李柏星唱图)
李白的诗风当然与他的性格和经历有关 。李白从25岁开始就游历川东,走遍了中国 。大概在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 , 李白从湖北安陆之行归来 , 在安陆成家 。这时 , 李白已经27岁了,见识也大大增加了 。此后 , 他在安陆生活了十年,这是李白一生中最稳定的时期 。然而,李白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完全在家里过上稳定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在外旅游,参加诗歌聚会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 就是“酒藏于太平之地,蹉跎十年”(李白《送侄秋游荆亭特游庐山序》) 。也就是在安陆生活的时候,李白遇到了比他大十一岁的孟浩然 。李白非常喜欢孟浩然 。他只是说:“师父,我发自内心地向您致敬 , 您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天上 。”(李白给孟浩然的一个留言),孟浩然也非常称赞李白,两人很快就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扬州和宜州是中国地理上非常重要的两个城市) 。于是李白让人带了一封信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见孟浩然 。见面没几天,孟浩然就乘船到了东边 , 李白亲自把船送到了河边 。送行时,他写了一首著名的诗,这是今天要读的第一首《黄鹤楼送别去扬州的孟浩然》:
唐诗闲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李白和孟浩然)
老友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 , 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日里去扬州旅行 。寂寞的帆远了 , 影子蓝了空,天上只有长江在流 。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的诗歌最大的优点是没有生涩的词语 , 基本上可以顺着简单的词语理解字面意思,但在简单的字面意思之下,却包含着极其丰富庞大的诗外意象 。这首诗就属于这一类 。
唐诗闲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故人西出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第一句,老朋友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 。因此,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官集山上 。它属于长江下游 。相传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升仙 , 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来的建筑已经被破坏,现存的建筑是1985年修复的,不是当年李浩然爬的黄鹤楼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是这些古代名人写诗之后,像黄鹤楼这样的景点才成为景点,还是景点本身就吸引了这些名人聚集在这里?是建筑造就了这些名人 , 还是名人造就了这些名胜古迹,还是他们彼此造就?到:到达 。广陵:扬州 。老朋友西辞别黄鹤楼,东去扬州 。
第二句,烟花三月落扬州 。三月烟花:烟花是指像烟一样的柳絮 , 像锦一样的花,三月是准确的时间点 。在一起,就是春光,在绚丽的春光下 。下:顺流而下,武昌在长江中游,扬州在长江下游,所以“下”就是顺流而下 , 向下游进发 。
第三句,孤独的帆很远空 。一艘孤舟的帆影即将消失在蓝天 。最后,它消失了 。Bi 空 do,有些版本写的是“碧山做”,但显然,“Bi 空 do”更有艺术感,而“碧山做”更差,远处依然勾勒出山的轮廓,天空空和水面更容易在视觉上融为一体 。
第四句,只:只 , 只看长江流向地平线 。天空:天空,天空的尽头 。
唐诗闲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孤帆远离蓝空,只有长江在天空中流淌)
【唐诗闲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