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之后康熙的儿子们各是什么下场,明争暗斗互相残杀


“九子夺嫡”之后康熙的儿子们各是什么下场,明争暗斗互相残杀

文章插图
康熙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驱逐沙俄、破准噶尔,他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大帝一生风光无限,晚年却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败笔,那就是发生了“九子夺嫡”,由于过早确立太子之位,康熙皇帝又屡次将其废黜,导致其皇子各自心怀鬼胎,明争暗斗,甚至互相残杀 。
“九子夺嫡”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四阿哥胤禛上位,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对于雍正皇帝帝位合法性的质疑,历来争论不断,不过对于那些质疑之声,笔者认为都是无稽之谈,雍正皇帝继承皇位合情合法,之所以受到诬陷,还是和皇子们之间惨烈的竞争有关,还有就是清朝一些无骨气、无节操的文人搬弄是非,诋毁雍正帝 。
言归正题,九子夺嫡之时,康熙皇帝共有24个儿子,其中参与帝位争夺的有9人,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他们拉帮结派,形成了三股势力,即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康熙帝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四阿哥胤禛,水落石出,其他人的命运也就各不相同 。
长子胤褆(tí)
胤禔虽是皇长子,但因为是庶出,早早就失去了皇位争夺的资格,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时,胤禔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他若能安安分分,日后必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他不甘心,心想只要把太子拉下马,自己或许还有机会,于是使出昏招,找来喇嘛用魇镇(一种巫术)谋害太子胤礽,胤礽被废时,胤褆借机落井下石,但使用魇镇之事被告发,被康熙皇帝囚禁至死 。
太子胤礽(ré)
胤礽是康熙次子,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氏和康熙皇帝恩爱有加,但生下胤礽后不久便去世,康熙皇帝把对赫舍里皇后的爱转嫁到次子胤礽身上,以至于早早就把他立为太子,康熙皇帝的溺爱,导致胤礽人格分裂,形成了暴戾的性格,太子飞扬跋扈、拉帮结派,被康熙皇帝两立两废,最终被囚禁起来,雍正二年,胤礽病死在紫禁城咸安宫内 。
三子胤祉(zhǐ)
胤祉是众皇子比较有才华的一位,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善于齐射,可谓是能文能武,备受康熙皇帝喜爱 。胤祉是唯一一位和太子胤礽有来往的皇子,也正因此,更加增加了康熙对他的好感,太子两立两废,他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被封为硕诚亲王 。
因和太子来往过于密切,雍正继位后,将其派去给康熙守陵,胤(允)祉私下发牢骚被雍正帝知道,不仅被夺去爵位,还被幽禁起来,雍正十年病逝于景山幽禁地 。
【“九子夺嫡”之后康熙的儿子们各是什么下场,明争暗斗互相残杀】八子胤禩(sì)
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老八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也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除了众多朝臣,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支持者,八阿哥善于团结朝臣,被称赞为“八贤王” 。但老八私下拉拢朝臣之事,康熙皇帝很是反感,一度削其爵位,不过已经是自己的儿子,也没有犯太严重的错,康熙后来还是下令恢复了老八的爵位 。
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作为夺嫡的失败者,只能任人摆布,雍正登基后虽然重用他,而且封他为廉亲王,但胤禩不知悔改,私下小动作不断,雍正最终忍无可忍,下令削其王爵,并圈禁起来,还为他改名“阿其那”(满语中“狗”的意思),雍正四年,胤禩死于监所之中 。
九子胤禟(tá)
胤禟是八爷党,他的特点是喜欢发明、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很高的文字天赋,对外国语言也很有研究,但因全力支持老八,招致老四记恨,雍正登基后,胤禟开始连遭厄运 。雍正元年被派去西宁驻扎,雍正三年被革去爵位,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权利与皇族的象征)、削除宗籍,还被定了二十八条罪状,雍正令其改名“塞思黑”(满语中“猪”的意思),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
十子胤?(é)
老十胤?也是八阿哥的支持者,注定其没有好下场,雍正二年被圈禁革爵,也曾被派去守灵,但并没有被害死,乾隆二年被释放,还被授予辅国公,乾隆六年病死 。相对于其他八爷党,胤?算是幸运的,他比雍正活的时间还长,虽然站在老八一方,但他是个十足的“有心无脑”之人,而且粗犷笨拙,也许当年就是一拍脑袋站的队,对雍正完全没有威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