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公主结局是什么,解忧公主和亲嫁到了哪里?


解忧公主结局是什么,解忧公主和亲嫁到了哪里?

文章插图
18岁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和亲,在历史上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词语 。
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尽管双方和亲的最初动机不完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都是为了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 。和亲的媒介,就是帝王家的公主们 。这样,就产生了无数血和泪的故事 。金尊玉贵的她们,要离开温暖的家乡远嫁塞外蛮荒之地,要忍受极大的委屈遵从胡人的风俗——生于帝王之家,命中注定,要成为政治的工具与牺牲品 。
可历史就是历史,王朝更迭,民族战争,哪里能顾及到一个女人的眼泪?但也有勇者,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 。这里不仅指的是众所周知的王昭君,还有更优秀的一个女人,她叫刘解忧 。
从血缘关系上考究,刘解忧是汉武帝的远房侄女,是楚王刘戊之孙 。而楚王刘戊就是“八王之乱”之一,因此平乱之后,这个家族不可阻止地衰落下去,没有人敢再去亲近叛臣后代——尽管是刘氏血脉,天朝贵胄 。但是皇帝并没有忘记他们,痛击匈奴需要联合周边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乌孙国 。自然需要和亲,和亲需要王室子孙,这个谁也不愿意抗起的责任就落在衰落的刘戊家族上 。
解忧注定是牺牲品 。
先前嫁到乌孙国的细君公主已经不堪生活折磨,病死乌孙 。汉帝为了联合乌孙,还是让解忧远嫁到乌孙国,是皇命,也是责任 。天朝上国的娇女却要去蛮荒之地,嫁给一个从来不认识的外族人——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也是流着眼泪的 。但解忧没有眼泪,史载她“欣然从命” 。
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那个堂姐刚刚死在那里,也不是不知道乌孙国是怎样的落后与荒蛮,更不是不知道自己去意味着什么,可是她“欣然从命” 。那是一种抗争 。作为皇室子孙,一出生却受人歧视,成长于渐渐衰落的家族里,幼年的不幸给了她异于常人的勇气和力量 。
和亲,是一个重担,也是一次机会 。她将为汉家王朝的安定贡献力量,她将成为边疆和平的使者:因为她,多少战争可以避免,多少战士可以不再流血;因为她,戊家子孙从此可以抬头做人 。只能没有眼泪 。
按照当时西域游牧民族的风俗,父死子尚——只要继位的不是你儿子,你就必须嫁给继子或者继孙——这在中原算是禽兽行为,却是胡人的风俗制度 。一个深受中原儒家礼教熏陶的千金贵族女子,一旦和亲,就意味着必须嫁很多次,而且是嫁给自己的继子——这种伦理的羞辱不是一个正常人所能承担起的 。大部分和亲的公主们都抑郁而死,她们有的是水土不服,有的是想念中原,更多的是不能忍受这种风俗的屈辱 。
细君公主在“昆莫年老,欲使其孙岑陬尚公主”时上书武帝,结果武帝回复“从其国俗”,结果细君嫁给继孙,五年以后就抑郁而亡;连主动出塞的昭君在要嫁给继子之前,都写信给皇帝,想回去,想抗命——她们不是不知道制度不可违,只是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屈辱,她们受不了 。解忧在出嫁之前,一定早就知道前面是什么,但是皇命难违,她不嫁也得嫁 。但是她并没有哭哭啼啼消沉下去,欣然从命的背后,有一种更大的意义支撑着她——国家利益 。
一个女人要是能超脱个人天地里的日常琐屑、情爱恩仇而走出去看天下风云,总是大气而令人激赏的——这位自幼长在深闺的封建贵族小姐非常清楚自己的肩头是什么,她走出了自我 。乌孙王军须靡的左夫人,是匈奴公主,解忧嫁给军须靡,为右夫人 。
解忧一开始就面临着非常尖锐的斗争:乌孙是汉朝与匈奴同时拉拢的对象,乌孙王身边的两位夫人——出身匈奴的左夫人与汉朝右夫人之间的斗争,也将不再是情爱冲突,而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
那个时候解忧18岁 。
虽然汉朝是天朝上国,势力雄厚,但是鞭长莫及 。乌孙国与匈奴却同属游牧民族,从风俗习惯、制度礼仪、文化风貌都极其相似,朝廷内很多乌孙贵族甚至是匈奴族的亲戚或者后代,可谓“打着骨头连着筋” 。解忧是右夫人,乌孙国左为上 。所以从一开始,对心怀雄心壮志报效国家的解忧来说,就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后宫》里,过气的舒太妃教育要重新入宫争斗的女主角:“女人得到一个男人的心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有权力” 。18岁的解忧已经明白了这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