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王勃简介资料,王勃之死,对王勃的评价( 二 )


终于再次谋得官职担任虢州参军后 , 王勃又遇到了第二次致命打击 。他因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了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获罪 。王勃在这次灾祸中虽因大赦天下而未被诛杀 , 但王勃的仕途已经彻底断送 , 甚至连老父亲都被株连 , 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县令 , 远赴南荒之地任职 。被永远地逐出上流社会的王勃备尝心酸 , 在送挚友杜镜赴蜀地任官时 , 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心情抑郁的王勃远行到交趾县看望父亲 , 在回来的途中溺水而死 , 死时28岁 。史料中对于王勃的死 , 是渡水遇难不幸身死 , 还是自杀 , 没有明确的记述 , 但可以想象的是 , 对于年纪轻轻、才华出众却又前途渺茫的王勃来说 , 王勃之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王勃有几种死因关于唐代大诗人王勃有几种死因的问题 , 历来众说纷纭 。流传最广的说法 , 是他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官的父亲王福畴 , 于归程途中突遭海上风浪 , 行船被风浪打翻 , 因而溺水致死 。一代奇才王勃年仅二十七岁的生命 , 就此埋葬于南海的滔滔浊浪之中 , 空留后世无限惋惜 。
 
亦有说法称王勃当时落水却并未死 , 然而因为沉船而至惊吓 , 落下了病根 , 被人救起后一度缠绵病榻 , 再加上回京再入仕途无望 , 未过多久 , 也便郁郁而终 。是矣非矣 , 王勃的具体死因 , 在今天已无从考证 , 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之中推测出一个大概 。
据新旧《唐书》记载 , 导致王勃二度被贬的直接原因 , 乃是因为其恃才傲物 , 不通人情世故 , 而遭同僚嫉妒所致 , 从这段记述中不难看出 , 王勃虽有才名 , 然而为人放浪不羁 , 缺乏政治手腕 , 在朝中人缘不佳 。就任虢州参军期间 , 官奴曹达被杀一事 , 后人普遍猜测是有人设计陷害王勃 , 亦或者根本子虚乌有 。可是不管怎么说 , 这次的祸事 , 虽遇赦而未令其丢掉性命 , 但还是直接宣告了王勃仕途的终结 , 同时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 。可怜年迈老父 , 因儿子犯罪 , 被贬为交趾县令 , 远谪到南荒之外 , 饱受困顿之苦 。上元三年初夏 , 王勃风尘仆仆赶到交趾去看望父亲 , 返程途中溺水 , 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
王勃有几种死因 , 后人不得而知 。他的死因 , 究竟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 , 还是满怀愁绪 , 悲愤自杀 , 亦无从查考 。只能想象 , 他是怀着满腔愁愤黯然离世的 。
对王勃的评价在唐代大诗人中 , 人们对王勃的评价普遍较高 , 不仅因为其少年成名 , 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诗坛神童 , 更因为他早年创作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名垂千古 ,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
【唐代大诗人王勃简介资料,王勃之死,对王勃的评价】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杨炯 , 在他的《王勃集序》中提到 , 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 , 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 , 成乎期月 , 悬然天得 , 自符音训 。”无怪乎太常伯刘公对其文采亦赞不绝口 , 称其为神童 , 对王勃的评价可谓高大上 。
王勃因诗才而得唐高宗赏识 , 未及弱冠便已位列朝臣 , 原本是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才俊 , 然而人无完人 , 在才学上独树一帜者 , 往往性格孤傲 , 自视甚高 , 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某种缺陷 , 王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其就任朝散郎期间 , 王勃与沛王李贤等诸王斗鸡取乐 , 乘兴而作《檄英王鸡》 , 不料竟因此罹祸 , 唐高宗震怒 , 遂将其逐出长安 。其实王勃受此打击 , 并非真的因《檄英王鸡》而触怒龙颜 , 乃是因才高而被政敌所妒 , 故而杨炯说他“临秀不容 , 寻反初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