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殊煎煮法与服法

《伤寒论》中特殊煎煮法与服法小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患者历尽艰辛找到明医,开对了方子,怎么能毁在煎煮方法不规范或是服药不得法!本文系统总结了经方中特殊煎煮法和特殊服药方法,以飨读者 。仲景方药煮法和服法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分别为112方、179方(除去重复),以汤剂居多 。仲景在每首方后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写明煮法与服法,是因为不仅关系到进入人体的药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药效 。    一、一般煮法   1. 㕮咀 。即将药碎成小块,有利于煮出药味,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这只在桂枝汤条下注明,其他方条下则省去,这只是省文,并不是说其他方不必㕮咀 。唯大乌头煎一方注明“不必咀” 。    2. 水若干升,煮取若干升,去渣 。用水量大致以药味药量的多少而定,如桂枝汤是水七升,煮取三升;黄芩汤用水一斗,煮取三升 。用多少水,煮取多少,即寓煮药的时间在内,如小半夏汤,仲景取半夏皆用生半夏,久煮则去其毒而不致戟人咽喉,此方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则煎煮时间一个小时以上 。煮药用火,有微火、急火、中火之分,凡未写明微火、急火煮者,皆为中火 。半夏汤以水一升,煎七沸即是急火 。桂枝汤即明白告知用“微火煮” 。    3. 仲景用汤剂,率皆每剂只煮一次 。推究其道理,一是药味无多,少则一二味,最多也不超过十二味;二是“㕮咀”之后,药物成分易于析出;三是煎煮时间较长;四是有的方用酒煎或酒水各半煎,酒助药力,又是极好的溶媒 。    4. 仲景药方多用诸药同煮的方法 。    二、特殊煮法   1. 先煮   需先煮的药,取义不尽相同 。如麻黄汤、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凡用麻黄的药方,都明确注明:麻黄先煮去上沫,因为不先煮去沫,服后会有引起心烦的副作用 。而大承气汤,先煮枳实、厚朴,水一斗煮取五升,然后再下大黄,煮至二升,再入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就可以了 。其意是取枳朴行气散满在先,黄、硝荡实润燥居后,秩序井然 。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石膏,仲景并不先煎,而是与其它药同煎,米熟汤成 。四逆汤类方中的附子,亦不先煎,如四逆汤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真武汤用水八升,煮取三升,推测其煎煮时间当在40分钟至90分钟,不致有中毒之虞 。    茵陈蒿汤先煮茵陈,然后才入大黄、栀子,徐灵胎说先煮茵陈,是仲景的秘法 。方后注亦谓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病从小便去也” 。    葛根汤先煮葛根,是因表邪下陷,故先煮之意在引下陷之邪出表 。而桂枝人参汤则先煮参、术、姜、草,后入桂枝,是因为里证十之七八,表证十之一二,故在急当救里药中,用桂枝越出于表,以散表邪 。    酸枣仁汤先煮酸枣仁,则无疑是为了突出主药补肝宁心的作用 。小陷胸汤先煮栝蒌,也是突出主药栝蒌泻下痰热的作用,“下黄涎,便安也”,即主要是栝蒌的药效 。    2. 后下   有先煎即有后下 。此外,还有后下者如小建中汤之饴糖,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鸡子黄,大承气汤之芒硝,桃花汤之赤石脂末,白通加猪胆汁汤之猪胆汁、人尿,皆属后下之列 。    3. 汤泡   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滚开水)二升浸泡,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 。徐灵胎称此法为“法之奇者” 。他认为是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味厚则入中焦矣 。此固一说也 。但用此法通便,其效最迅捷,得利即不再服,此张介宾说的“欲其速下,汤泡便吞也” 。柯韵伯也说过“生者锐而先行” 。    4. 再煮   即将方中某味药煮好,再下另一味药或几味药置汤中再煮 。这种方法目的在于使药性较为峻烈的药得以缓和,毋使伤正 。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先把葶苈子熬令黄色,捣丸(比不加工的易于发挥药效),水三升,然后煮枣,去枣,入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葶苈子味辛寒,性滑利,《本经》说它“主癥瘕积聚、结气,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黄宫绣说它“性急不减硝黄”,黄树曾说它“寓巴豆、大黄两物之性,故极速降”,所以仲景将它与大枣相配,加上这样的煮法,更可以有效地缓和峻烈 。    三、煮药用水   一般情况下,仲景只说用水多少,没有特别注明用什么水,则其所用者多为日用食水而已 。但也有偶用其它水煮 。    1. 潦水   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徐注为“无根之水”,李铁君注谓“地面积水”,实即雨水 。或有取于轻清洁净乎?    2. 浆水   见蜀漆散等方 。浆水,即淘米水发酵后的水,或煮粟米令熟,投于水中浸五六日制成 。其意或为养护胃气,盖蜀漆气味俱劣也 。    3. 泉水   见百合病诸方 。泉水寒洌,有利于除心肺邪热 。井华水近之 。    4. 甘澜水   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方后注造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也 。徐灵胎恐怕不大懂甘澜水的意义,他说大约是取动极思静的意思 。尤怡说“扬之令轻,使不益肾邪也”,倒有点意思 。    5. 东流水   见泽漆汤,大约取其急流荡涤之意 。    此外,还有:   酒水各半煎    仲景用酒,皆取其辛热善行以助药力,此外也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析出,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合为一斗五升,煮至三升(久煎可知),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证为气阴两虚而脉道不适,故重用大枣、生地、炙甘草配合人参、麦冬、阿胶、麻仁,复以清酒助桂枝、生姜通脉 。    酒煎   栝蒌薤白白酒汤用白酒七升,栝蒌薤白半夏汤用白酒一斗煎药,不加水 。则是因心气痹阻,胸痹疼痛非酒性慓悍不足以开之 。红蓝花酒亦只用酒煎 。    水醋煎   方如芪芍桂酒汤,方中苦酒即醋,用醋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治黄汗,用茋、桂、芍调畅营卫,更以苦酒入煎,则气益和而行益周,盖苦酒有行有收,能助桂芍之力也 。    蜜煎   大乌头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再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 。强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一天只服一次,不差明日更服 。蜜煎既缓乌头之毒,又可缓急止痛 。    四、服法   1. 常规服法   多数处方系常规服法,即一剂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或日三服;或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如小青龙汤、旋覆代赭石汤,黄芩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虎汤等名方,都见采用这种常规服法 。常规服法中,还有日三夜一,即一日四次的,须注意 。    2. 桂枝汤服法   此为仲景用心最精细者 。桂枝汤服法:水七升,微火煮至三升,适寒温,先服一升;然后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取微汗,病即愈,余约二升就毋须再服 。若不汗,则依前法再服;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即缩短服药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中病即止 。如果还没有好,可以依法服到二、三剂 。    3. 大承气汤服法   水一斗,煮取二升后,服一升 。这一升服下去即利,就无须再服 。即所谓“止后服”,“得下余勿服” 。大承气汤也是服后得利则止;不得利,则将一升二合之半尽饮之 。已经很明白了,最后还又郑重地补上一句:“若更衣者,勿服之” 。    仲景用汗法、下法,都极为勇敢果断而又特别谨慎小心 。勇敢果断,是当用必用,不容瞻前顾后,即使少阴病,阳邪入阴,肾水欲涸,也必须急下以存阴,原文中一连三个“急下之”,可见其坚决;谨慎小心,则中病即止,最大限度地减轻攻邪药对正气的损伤 。哪像我们今天,解表攻下药一开就是几剂!    4. 小柴胡汤服法   小柴胡汤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一半),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再煎目的是去掉一部分水分,使之浓厚而已 。徐灵胎说少阳介于两阳之间,此和解之剂,再煎则药性和合,能使经气相融,不复往来出入 。这种说法有点似是而非 。大柴胡汤亦用去渣再煎法 。    5. 顿服   即一剂为一服(一剂只煎一次喝一次),如桂枝甘草汤,治发汗过多,伤及心阳,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故急用此方扶阳补中 。葶苈大枣泻肺汤也用顿服,则是取直捣黄龙,一战成功,毋使频频进药伤正的意思 。    6. 含咽   苦酒汤治少阴病咽中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 。用此方敛火降气,是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 【中医特殊煎煮法与服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