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 三 )


小结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 。东 汉 · 张仲景在传承 《黄帝内经》 治则思想的基础之上,按照阴阳、 表里、 寒热、 上下、 虚实分类,建立起以脏腑 经络病机理论为核心的六经、 脏腑病证治疗体系,建立 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中医治则基础 。唐 · 王冰承袭 《黄帝内经》 治疗思想,提出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 的理论,至今在临床上仍有很高的 应用价值 。宋 · 许叔微 《伤寒九十论中》 对于因虚受邪 之证,提出 “先去邪后议补” 的治疗法则,对后世攻邪 派的出现产生较大影响 。金 · 刘完素在 《内经》 运气学 说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火热论,创立寒凉派,善用 寒凉保阴之法治疗火热病证 。新安医家在继承前人思 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治则治法观点,成为明清时期中医 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由于历代医家医著中的治则治法理论受其所处 的哲学文化环境、 地域环境、 自然科学、 临床实践等因 素的影响,中医学的治则治法理论会体系会存在一定 的局限和不足 。中医学治则治法理论体系自战国秦 汉时期初步奠定基础开始,其后历代医家医著对其均 有发挥,从而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医学特色 与优势的治则治法理论体系 。随着时空变迁,人类疾 病谱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医学治则治法理论也不断 的进行充实、 修正、 完善与再发展 。而深入挖掘、 梳理 与分析中医学治则治法的特色理论,对于进一步提高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学术价值,促进中医传承与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1] ? 毕文霞,陈守强 . 从中医治则角度探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总体 原则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7(8) : 383-384.
[2] ? 李扬林,王永萍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图表试重构 [J]. 贵阳 中医学院学报,2010,32(6) : 6-9.
[3] ? 朱向东,刘稼 .《黄帝内经》中的治则探讨 [J]. 中医药信息,2006,23(5) : 1-3.
[4] ? 梁晓春 . 中医治则治法的授课要点及体会 [J]. 北京中医药,2010,29(2) : 157-159.
[5] ? 周平龙 .“补母泻子”原则临床运用提法质疑 [J]. 中国中医基 础医学杂志,1996(1) : 55.
[6] ? 刘景超,李莹莹,褚瑞雪 .《普济本事方》 杂病证治的学术思想 探析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3) : 217-219
[7] ? 李姿慧,胡建鹏,王键 . 中医治则治法研究与探讨 [J]. 安徽中医 学院学报,2007,26(6) : 1-4.
[8] ? 徐先进 .《内经》 “治未病” 思想指导高血压病防治 [J]. 中医药 临床杂志,2014,26(10) : 1078.【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