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为指导各地做好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防控工作 , 防范传染源引入后引起疫情传播和扩散,制定本指引 。
一、重点人群
(一)社区重点人群 。
社区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智障人士等人群 。宣传和指导社区重点人群做好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监测,疫情严重时,进一步减少外出 。
1.推进3岁以上无接种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重点人群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
2.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外出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尽量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
3.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及时进行检测,并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出现症状加重时,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 。同住人员感染时 , 其他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症状监测、抗原或核酸检测 。
4.保持生活规律和充足睡眠,注意咳嗽礼仪;做好居室、工作场所等区域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物品保持干净整洁 , 及时清理垃圾 。
5.需长期服药的人员 , 不可擅自停药 , 做好个人防护后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药 , 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期处方 , 减少就诊次数 。
(二)重点行业人员 。
重点行业指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保障行业 , 包括公安、交通、物流、寄递、水电气暖保供等行业,以及大型企业 。疫情流行前和流行期间按属地管理原则 , 可采取以下措施:
1.推动疫苗接种工作 , 对于无疫苗接种禁忌、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均需要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接种 。
2.建立关键岗位、关键程序工作人员轮岗备岗制度,疫情严重时原则上工作人员应“两点一线”,并按照轮岗备岗机制安排预备队进驻轮换,尽量减少疫情对行业正常运转的影响 。
3.提高员工个人防护意识,倡导其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督促员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及时报告单位,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原则上不提倡带病工作;如必须到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他人接触 。
4.疫情流行严重时,需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工作环境通风和清洁消毒 , 采取错时上下班、减少人员聚集,减少线下会议频次、降低线下会议人数,取消堂食、错峰取餐等减少人群聚集的措施,压低流行强度 。
二、重点机构
(一)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 。
1.加强疫苗接种组织动员,提高机构内服务对象疫苗接种率 。
2.机构内结合设施条件实行内部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室),防止不同区域间交叉感染 。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要将养老服务区域与医疗服务区域分区管理 , 做到物理隔离、独立设置 。加强环境通风换气、内部清洁和消毒,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所有物资无接触配送 。
3.疫情流行期间,经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批准同意,可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 。探视及其他需要进入机构者,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 。疫情严重时,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 。
4.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每日执行“零报告”制度 。机构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与被照护人员的检测隔日交替开展 。开放管理的机构工作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当日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可上岗,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 。如有阳性人员检出,立即在专业人员上门评估指导下 , “一院一策”确定转移居住、分级分类诊治及终末消毒方案 , 开展全员检测 。建立完善感染者转运机制 , 明确机构就诊定点医院 , 与其建立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 。
5.以省级或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为单位 , 储备和组织养老机构应急支援队伍 。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立具备无障碍环境、照护服务能力的集中健康观察点并纳入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保障范围,用于不具备分区管理条件机构中阳性人员、新轮换人员的集中健康观察 。
推荐阅读
- 具体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
- 菲律宾总统访华,牵动中美菲南海角力,美国仅剩一张牌
- 车子座位下有钢珠滚动的声音正常吗
- 冬天一键启动车子启动不起来怎么办
- 汽车空调发出哒哒哒的响声是什么原因
- 纯电动汽车怎么开省电
- 纯电动汽车如何实现取暖功能
- 小车玻璃水冬天会不会冻住
- 汽车水温传感器坏了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