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 新冠长期阳性患者( 二 )


实际上,此前三年全国真正参与了新冠治疗、尤其是重症救治的医护人员并不是太多,这次防疫政策调整后,是第一次几乎所有医护都真正进入新冠救治的实战模式 , 这场仗必须要打,而且必须打赢 。这种形势下,一个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采取混合编组的工作模式 。
【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 新冠长期阳性患者】比如,有麻醉科医生和我们一起工作 , 他的特点是操作能力强,因为麻醉机和呼吸机很接近,对气管插管、穿深静脉,甚至循环呼吸的抢救等都相对专业,但在如何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面经验就相对欠缺,于是再找感染科医生加入进来 。也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编时一定要把这些来支援的其他科医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最高效的组合 。在我们医院,一个混编小组基本由一名重症医生、一名麻醉科医生 , 再加上一名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构成 。
而且,这个组合定下来之后尽量别变动,现在新扩建的ICU病房里,很多呼吸机的品牌连我这种“老重症”都没见过 , 我们都需要和设备磨合,医护彼此之间也要磨合,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才真正磨合好,如果等上战场之后再磨合就迟了 。
因此,混编不能纸上谈兵 。在重症高峰到来前 , 要让这些来支援的医生提前到ICU上班,先工作1~2周,中间还可以再优化调整 , 这也是给非重症医生进行紧急培训的最重要环节:一定是要以团队的形式、以实战的形式 。
浙江在重症队伍的培训上比较充分,省卫健委去年12月初就发文要求,各地市上报参与培训的医护具体名单,各医院要按一张ICU床位配1名医生、2.5~3名护士,并在此基础上再额外增加20%~30%的人员作为后备力量 。去年12月8日 , 全省所有地市派出新冠重症救治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组成的骨干团队来杭州集中培训了五天,由我们医院新冠重症救治最有经验的医护及呼吸治疗师来教学、介绍经验 。
不过,浙江虽然已做了包括ICU改造、人员培训等各种预案 , 但“新十条”后,感染人数上升速度之快还是超过了我们的估计 。“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 , 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 。
ICU的任务是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早在2020年我们总结抗疫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关口前移,在今天仍然适用 。关口前移的关键是尽早把高风险人群识别出来 , 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一共有六点,每位社区医生都要背下来 , 不能漏掉任何一名高风险患者 。第十版相对第九版的一个变化是把高危人群的年龄门槛从60岁提到了65岁,并特意强调了未全程接种疫苗者 。2022年我们参加上海保卫战时,少数死亡患者的特征就是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 且没打疫苗,所以这类“关键少数”脆弱人群一定要重点关注 。
社区医生要告诉高风险人群你需要注意什么,如果出现哪几种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谁,要引导他们到社区去,而不是等到扛不住了才往三级医院跑,让他们对社区医院建立信任 。新冠初步治疗的培训实际上花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应对,如果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要立刻向上一级转诊,因此必须有一套高效的转诊流程 , 让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这是成本最低、治疗效果最好的方式 。
新冠的救治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要尽早抗病毒治疗 , 第二条是治疗各种基础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基础病的治疗,社区医生比大医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日常的职责就有慢病管理 。另外还有两点要格外注意:一是要重视俯卧位救治,要应趴尽趴,把它和抗病毒治疗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二是一定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 。少数医生都把抗菌药用过度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 。如果考虑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医生要积极去找证据,盲目使用抗菌药是有害的,要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 。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新冠重症救治一线医生口述:过去三周经历了什么?
采访人员:霍思伊 李金津
编辑:杜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