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的饮茶之风是如何发展的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的( 二 )



唐代时期的饮茶之风是如何发展的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的

文章插图


羽认为,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硬柴 。沾染了膻腥的木柴,或含油脂多的,以及朽木之类,都不宜用 。用木炭燃烧的火,称之为“活火” 。唐人是很重活火的,诗人李约曾说:“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 。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 。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汽全消,谓之老汤 。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引自唐·温庭筠《采茶录》)此外,茶汤品质高低与水质更有联系 。

唐代时期的饮茶之风是如何发展的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的

文章插图



唐人的煎茶法细煎品饮,将饮茶由解渴升华为艺术享受 。一道道繁琐工序之后,方才获得一种轻啜慢品的享用之乐,使人忘情世事,沉醉于一种恬淡、安谧、陶然而自得的境界,得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因而煎茶之法创自陆羽后,在整个唐代风行不衰 。
我国的饮茶文化形成于汉朝,后到了唐朝变得精致且高雅,形成了现在的“茶道文化”…
三国时期《广雅》中记载茶的饮法有三种,为:煎、烹、泡,“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就是说:先把水煮开,再将茶叶末放入锅,就是古人“先水后茶”的饮茶方式 。
唐代的饮茶方式我们通常称之为“煎茶”,唐人陆羽的《茶经 五之煮》有记载: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 。就是说:用竹夹在沸水中搅出旋来,再将茶叶放入 。在《茶经 五之煮》中有对烧水的详细描述,烧水有三沸:第一沸为“如鱼目 微有声”,第二沸:加盐烧至“涌泉连珠”,最后,再“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 。有倾,势若奔涛溅末,以所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再将带茶的水煮至“腾波鼓浪”时才好 。
后来发展出一种“痷茶”的泡法,就是现在讲的“泡茶”,先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将沸水覆之 。唐人陆羽是极力反对的,认为这种方法玷污了茶叶 。不过这种简单易用的方法已流行开来,流传到了现在…
唐代人亦有将水中加入佐料与茶一起煮的习惯,以:葱、姜、橘皮、薄荷为主,称之为“茶果” 。
还有将奶加入茶中的习惯,这是融入了来自西藏和蒙古文化的一种习惯,可见唐代那时包容与繁华……
现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泌”,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写的一首诗中:“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 。”这里是在煎茶时放酥放椒的一种饮茶方式 。
我国古代有件对外贸易的法宝,一为丝绸、二为茶叶…茶叶被西方人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现在我们北方人有“看茶”的礼数,就是客人来了倒茶迎客的习惯 。南方人请客叫“吃茶”,吃早饭叫“早茶”…可见“茶道文化”对我们文明影响!


唐代时期的饮茶之风是如何发展的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的

文章插图


唐代时期的饮茶之风是如何发展的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的

文章插图


唐代时期的饮茶之风是如何发展的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的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