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南宋时期医家窦材结合“四十余年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书中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 。笔者不揣浅陋,略述一二,管窥其理 。  在《扁鹊心书》论述的120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灼艾”占据80多种 。笔者以为,关于窦材首推灼艾为保命第一要法,若下面几个关键问题不解决,所有的探讨都显得空泛,且无法真正理解“灼艾”能治大病、救性命的含义 。一是窦材为什么非得用化脓灸(艾炷灸)?二是为什么需要如此大量的施灸壮数?再者治疗如此多的病证,窦材缘何仅选寥寥数穴?   《说文解字》言:“灸,灼也 。”考“灸”字来源,灸即是用艾火烧灼之意 。烧灼并不是熏烤,“灼”要着肉,“烤”不需着肉,为何要着肉?《千金要方》云:“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 。”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则曰:“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著名灸疗大家周楣声认为:“着肉的直接灸作用持久(通过灸疮),刺激均衡,对慢性及久病具有为他种疗法所不及的优越之外,使疾病的好转和恢复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而对于急性病,在急剧强烈刺激下,也‘每可当即生效’ 。”   关于窦材治病艾灸壮数可多达五六百壮,窦氏自己解释为:“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 。补接真气,即此法也 。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 。”指出病情轻重与艾灸壮数的直接关系 。病情的轻重与人一身阳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阳生阴长”“生化之权,皆由阳气”,真阳不足,则病生矣 。而灸法“取于火,以火性而至速,体柔而至刚,能消阴翳”(《神灸经纶》),灸法可助人之阳气 。大病乃真阳大虚,非大火无以能疗 。《医心方》引《小品方》曰:“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此文指出灸量要数足 。  在选穴上窦材主张少而精,一般每次1穴,多则2~3穴 。《扁鹊心书》的全部用穴也只有23个,而在这23个穴位中又以关元、中脘、命关为多 。为何80多种疾病,寥寥数穴便可解决?首先,取穴少而精甚至只取一穴,能比较出穴位的特殊疗效,也可以激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作用力集中、突出而有效 。况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人体元气所居之处;命关能“能按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扁鹊心书》);中脘为胃募,可健运脾胃、生化气血 。  上穴运用,一则培先天,一则顾后天;不仅调元气,而且理营气,元营气足,则正气充,五脏六腑之气皆备矣,不祛邪,而邪自祛,实乃治病之根也 。  温针灸、隔物灸,失去灸的真义,可避免化脓灸之痛苦,但其效有所降低 。化脓灸因施灸时局部疼痛、流脓,留永久性瘢痕,病人不愿接受此法,为此许多医家弃而不用 。笔者在长期临床中总结认为:上述缺点正是它的优点,疼痛能更好地激发经络感传,使火足气到,气至而速效,流脓(灸疮)则是产生疗效的关键,施灸后发疱、化脓,吸收的过程能产生免疫增强效应,它对机体长期的良性刺激,鼓舞了正气 。《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对针药治之无效的顽疾,化脓灸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这才是其能治大病救性命的真正含义 。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大力提倡灸法,认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并提出不同年龄、不同周期的灸法 。  我国已故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曾感叹:“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所能及 。”福建名医留章杰在行医时间长达50年的实践中,攻病用灸,卓然有效,他认为灸法很有效,特别是对疑难杂症 。针灸名家谢锡亮用灸法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等顽疾,每可救人于险绝中,深得病人信赖 。谢锡亮认为,对于疑难大病,灸法已成为常规疗法,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堪称简便验法,应大力推广 。笔者应用化脓灸法治疗多种疑难病,而化脓灸的作用正是扶阳 。化脓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愿医者珍之惜之,并发扬光大 。(王廷峰)【浅议《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