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中风防治中的运用

中风多属 “脑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死亡率、 致残率、 复发率均较高,中西医防治 都未达理想效果 。中医 “治未病”思想始见于 《黄帝 内径》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 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包含有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2] 三个 方面的内容,对中风的防治有重要、 积极的指导作用 。笔者根据多年防治中风的实践,从 “未病先防、 已病防 变、 瘥后防复” 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供同道商榷 。
未病先防
中风死亡率高,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 10% [3] ,故未病先防尤为重要 。《证治汇补》云: “平人手指麻 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医学界已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为是中风先兆,尤其是缺血性脑 卒中的重要先兆 [4]。中风的发生有不可干预的因素,如年龄、 性别、 遗传、 种族和环境 (气候,电磁场,污染,放射等) ,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 心 脏病 (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 、 吸烟、 颈动脉粥样硬 化狭窄、 血脂异常、 肥胖、 体力活动减少、 营养缺乏、 大 量饮酒、 高凝状态等 。针对上述中风的可干预危险因 素,要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一人有多种危险因素、 病 程较长,较易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病理改变,出现中 风的临床症状 。对这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的干预,是 中风未病先防的主要工作 。有效控制血压、 血糖、 血 脂等,使其在理想范围,对高血脂除饮食控制、 增加活 动量外,可用生山楂、 荷叶代茶饮 [5] 降脂治疗,长期服 用无毒副作用,尤适合中老年人 。干预过程要前置到 社区进行,如健康讲座,义诊,宣教等,要定期不间断 进行,能起到一定的未病先防的作用 。临床上也有少 部分中老年人发生中风,追溯病史,未发现上述 “可干 预危险因素” ,对有可干预危险因素的人和健康中老 年人,要强调中医养生中 “神、 形、 气” 的养护,使三者 相互协调,优化生命健康状态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载有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6] ,我国历代 养生专家十分重视调养心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 “调神” 为养生保健的第一要务,调养心神的方法有多 种,如书法、 绘画、 音乐、 种花、 旅游等,清静养神,达到 精神情志淡薄宁静; 注重合理的膳食营养,既防营养 过剩,出现 “三高” ,又防营养不良,造成气血不足,结 合体育锻炼,能起到 “保形” 的作用; 养护元气,防 “神 劳” “力劳” “房劳” ,神、 形、 气养护得当,可如 《内经》 所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则可有效防止中风的发 生,也能健康不病,益寿延年 。
既病防变
中风已经发生,要早诊断,早治疗 。分析疾病的 发展传变方向,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预 先防治传变的脏腑,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使疾病向治愈的方向发展 。?轻度中风出现加重、 传变 的可能性较小,而一般大面积脑梗死、 脑出血的病人发生加重和传变的可能性大,对这些病人除对病情的 发展加以告知外,更应有治 “未病” 的思想,要结合影 像学等方面的检查,对病情的发展、 预后作一个判断,提前干预 。
如突然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病程中有烦躁 不安、 血压高、 舌质红、 脉弦滑,易出现肝阳暴张,阳亢 风动,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的病理变化,可突然不省人 事 (在脑梗死的基础上出现梗死后脑出血) ,由发病时 的中风中经络转变为中风中脏腑的危急重证,故对大 面积脑梗患者,当出现不典型上述表现时,要有防止 传变的中医治未病意识,在中医辨证运用中药时可适 当选用平肝、 化痰药,以遏制传变的发生 。中风后患者出现进食时呛咳,食物易进入呼吸 道,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加海浮石,贝母、 桔梗、 冬 瓜子等豁痰止咳,因如食物进入呼吸道不出,为外邪 入肺,肺失清肃,轻则咳嗽,咯痰,重则气喘,高热,神 昏,出现热入心包或痰浊蒙蔽心包的证候变化,将危 及生命 。早期必要时可给予鼻饲治疗 。有的中风病人根据病情需要,要使用抗生素,运 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超过三天以上患者,特别是老年体 弱患者,中医辨证时要考虑有正虚的情况,辨证中选 加参、 芪、 术等辅助正气,防止因免疫力差出现 “二重 感染” 等病情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