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尊师重道的,古人是如何形容尊师重道的( 二 )


老师获罪、蒙难而冒死营救,或代其受过者,也不乏其人 。东汉的杨政,从学于范升 。范升被告下狱,杨政“乃肉袒,以箭贯耳”.等候皇帝的车驾路过而为师申诉 。保护皇帝的侍卫以箭射之、以朝刺伤其胸.他仍不退缩,哀泣恳请 。杨政的行为终于感动了皇帝,宣布释放他的老师(《后汉书·杨政传》) 。东汉大司徒欧阳歙被判罪,其弟子千余人伏阙哀求,有的自己髡发以代老师谢罪,其中有个叫礼震的.请求以死来替老师受过(《后汉书·欧阳歙传》) 。以上这种情同父子的师生情谊.表现了我国古代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
古代的尊师传统在社会上具有广泛性,尊师敬长不仅在民间百姓、学生、士大夫中形成风尚,而且上层统治者也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 。皇帝与官员以隆重礼仪祭拜孔子,是其突出体现 。
皇帝不仅拜孔子、对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仍以师礼敬之 。西汉的张禹.曾是汉成帝刘骜的授业师,刘骜即皇帝位后,赐张禹高爵厚禄,优礼再三 。张禹年老家居,汉成帝不时派人慰问,张禹卧病在床,汉成帝亲自至其府第.跪在老师的床下问候(《汉书·张禹传》) 。东汉桓荣.曾任太子刘庄的少傅.授经学 。刘庄继位为汉明帝后,尊其为太师,仍待以师礼 。明帝曾召集文武百官及桓荣的门生数百人讲习经学,把桓荣安排在最尊的座位上,自己执弟子礼,讲诵过程中,常提到老师如何如何 。桓荣病时.明帝也亲自去看望(《后汉书·桓荣传》) 。
汉明帝
清代延续着传统的尊师礼俗 。为了推行尊师重道的宗旨,朝廷对各阶层的教育,如上书房的皇子皇孙教育、各级官学教育,都制定尊师礼则 。
上书房(或称尚书房)设于皇宫中,为皇家子弟学校 。清代的皇子身份甚高,王公大臣见皇子须行跪拜礼 。但皇子皇孙入学,要向老师行拜师礼 。若老师不肯受礼,学生向老师的座位行礼 。
《大清会典·礼部·师生礼》规定,国子监学生初见国子师,老师在堂中等候,学生“自东阶升堂”(循古礼的东阶为下为卑.西阶为上为尊),对老师行三揖礼,老师站立受礼 。然后学生侍立于老师的身边,老师位于西边,学生位东,面向老师,听老师训诫 。训诫完毕,学生行三揖礼退出 。平时去私宅拜见老师,先在门外通名等候 。召见时.老师在阶相迎,学生登阶向老师行揖礼 。进门时,老师在前,学生后随 。入堂中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以揖礼相答,学生起立趋向前去将老师扶在正座 。老师命坐,学生揖谢而坐 。茶至及请教时,学生都要行揖礼 。辞退时.向老师行三揖礼.老师前行,学生后随,至二门外,学生行三揖礼请老师回去,再走 。
各府、州、县学的学生见本学老师,其礼节与国子监学生见国子师同(《士庶备览》卷一) 。
民间学塾的拜师礼 。在学堂的正中摆好桌子,学生拿着“贽”(见面礼)在学堂外等待.老师出来召见.学生进去献贽于桌上.先向先师孔子牌位跪拜 。然后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站立以揖礼相答 。节日的祭孔、敬师礼仪,沿袭古来的释蔡礼,北方的私塾有在冬至日向孔子牌位释蔡的礼俗,献菜后,老师和学生依次拜孔子,然后学生拜老师 。
民间还有众多的私塾,这些私塾中也有敬师礼则 。日常教学生活中,每天早晨学生入学堂、晚上出学堂见到老师,都要对老师作揖行礼 。课上老师提问,学生起立解答 。向老师请教,也要起立,恭听老师讲解 。老师闲坐时,学生在老师身旁侍立,老师命坐,在老师的侧面侍坐 。如果老师站立,学生就不能坐着 。与老师在路途相遇,要恭敬地趋向前去行礼,然后立于道旁,等老师走过.再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