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和太平洋交界处海水为什么不交融

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得分高实是大自然很神奇的力量 。十分明显 , 海水深色的一定是盐分含量浓重的关系 , 而浅色的高层海水一定就是含盐量很低的关系 。不过 , 水与水不管盐重或盐轻 , 最终还是要融合到一起的 。然而 , 这里却却淡色海水分明高出了深色海水50厘米 , 这种自然现象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认为这是海水中盐分的含量不同导致的 , 颜色更深的那一侧海水含盐量高 , 颜色更浅的那侧含盐量更低 。据日本东京大学的山形俊男教授研究发现 , 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那侧的水位比大西洋一侧的要高出将近50厘米 。这是因为海水密度膨胀不一致所产生的效果 , 加上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处于热带辐合区 , 这里的雨量非常充沛 , 因此水的颜色自然就比较淡 。其实如果你注意过河流、池塘或者小型湖泊中水的颜色以及状况的话 , 就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 比如这一片湖泊或者池塘中 , 当有风吹起的时候池塘中上面漂浮的一些东西都会被吹向一边 , 时间一长 , 看上去就会是一片的水很清 , 而另一边却比较浑浊 , 而如果是河流注入湖泊或者海洋的话 , 那么河流的水的颜色和湖泊和海洋中水的颜色也往往是很不一样的 , 这是因为河水与湖水和海水中的泥沙、无机盐、绿藻以及一些其他微生物等的含量不一样造成的 。事实上 ,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界线只在地图上 , 实地是不存在这种明显的分界线的 。由于两大洋海水的盐度、温度及高度不同 , 造成两者相遇时会产生比较模糊的界线 , 但融合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 , 根据两种水体盐度、温度、速度、长度等各种情况的不同 , 融合时间也有所不同 , 有时甚至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 。如果不同水体含有不同的泥沙、藻类等 , 就会长时间保持比较明显的分界 , 这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大西洋在北半球的陆界比在南半球的陆界长得多 , 而且海岸蜿蜒曲折 , 有许多属海和海湾 。太平洋(Pacific Ocean) , 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 , 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 。跨度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 , 西面为亚洲、大洋洲 , 东面则为美洲 , 跨越135纬度 , 南北最宽15500千米 。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千米 , 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6624.1万平方千米 。太平洋 , 北到白令海峡 , 北纬6544 , 南到南极洲 , 南纬8533 , 跨纬度151 。东到西经7808 , 西到东经9910 , 跨177个经度 。南北长约15900千米 , 东西最大宽度约19900千米 。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海岸至亚洲的马来半岛 , 东西最长21300千米 。包括属海的体积为71441万立方千米 , 不包括属海的体积69618.9万立方千米 。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939.5米 , 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4187.8米 , 已知最大深度11033米 , 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内 。我们的地球表面有71%的部分都是覆盖着海水 , 按道理说 , 放眼望去应该是所有的海洋都是相融在一起才对啊 , 但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却是不相融的 , 两个大洋之间有着明显的界线 , 一边清澈 , 一边浑浊 , 甚至是两边的水位都有所不同 , 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两边海水盐度不同所导致的 , 颜色更深的那一边海水含盐量更高 , 颜色浅的那一侧含盐量更低 , 根据日本的一个教授研究发现 , 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那侧的水位比大西洋的一侧要高出将近50厘米 , 这是因为海水密度膨胀不一致所产生的结果 , 加上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处于热带辐射区 , 这里的雨量十分充沛 , 因此水的颜色自然也就淡了 , 其次 , 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那一侧经常刮起信风 , 不可否认的是 , 刮风对于水位的升高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说了这么多 , 我想表达的这两种海水并非是不可以融合的 , 只是这种融合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而已 , 最主要的就是两个大洋海水的颜色不同所以就导致了这种看起来的明确的界线 , 但是实际上这种界线也是暂时的 , 界线的位置也不可能是一直都不变的 。中国古代就有着泾渭分明这么一说 , 而在长江和汉江的汇流处这种情况也是相当的明显 ,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种江水的颜色差距太大了 。
交界处在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