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B到GB内存条经历了什么?主流内存条发展历史回顾

每一台计算机都必然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重要部分 , 其中作为内存储器的内存条 , 历经KB~GB , 每隔几年就会更新换代 , 想知道更多主流内存条发展历史请看下文 。

从KB到GB内存条经历了什么?主流内存条发展历史回顾

文章插图
内存在PC中是一个巨大的缓冲区 , CPU所需访问与处理的数据都会经过这里 , 虽说CPU内部也有各级缓存 , 但是容量空间是无法与内存相比的 , 随着CPU的处理能力不断的提高 , 内存的速度与容量也在不断的提升 , 每隔几年就会更新换代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内存条的发展历史 。
古老的SIMM时代
其实在最初的个人电脑上是没有内存条的 , 内存是直接以DIP芯片的形式安装在主板的DRAM插座上面 , 需要安装8到9颗这样的芯片 , 容量只有64KB到256KB , 要扩展相当困难 , 但这对于当时的处理器以及程序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 直到80286的出现硬件与软件都在渴求更大的内存 , 只靠主板上的内存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 于是内存条就诞生了 。
从KB到GB内存条经历了什么?主流内存条发展历史回顾

文章插图
远古的30pin SIPP (Single In-line Pin Package) 接口 , 针脚的定义其实与30pin SIMM一样的
SIPP很快就被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s)取代了 , 两侧金手指传输相同的信号 , 早期的内存频率与CPU外频是不同步的 , 是异步DRAM , 细分下去的话包括FPM DRAM(Fast Page Mode DRAM)与EDO DRAM(Extended data out DRAM) , 常见的接口有30pin SIMM与72pin SIMM , 工作电压都是5V 。
从KB到GB内存条经历了什么?主流内存条发展历史回顾

文章插图
从上到下分别是30pin SIMM、苹果的64pin SIMM与72pin SIMM
第一代SIMM内存有30个引脚 , 单根内存数据总线只有8bit , 所以用在16位数据总线处理器上(286、386SX等)就需要两根 , 用在32位数据总线处理器上(386DX、486等)就需要四根30pin SIMM内存 , 采购成本一点都不低 , 而且还会增加故障率 , 所以30pin SIMM内存并不是完全被大家所接受 。
有趣的是DIP芯片形式的内存与内存条共存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 在不少286的主板上你可以同时看到DIP内存芯片与30pin SIMM内存插槽 , 它们是可以一齐工作的 。
随后诞生了72pin SIMM内存 , 单根内存位宽增加到32位 , 一根就可以满足32位数据总线处理器 , 拥有64位数据总线的奔腾处理器则需要两根 , 内存容量也有所增加 , 它的出现很快就替代了30pin SIMM内存 , 386、486以及后来的奔腾、奔腾Pro、早期的奔腾II处理器多数会用这种内存 。
FPM DRAM
从KB到GB内存条经历了什么?主流内存条发展历史回顾

文章插图
30pin FPM DRAM
FPM DRAM是从早期的Page Mode DRAM上改良过来的 , 当它在读取同一列数据是 , 可以连续传输行位址 , 不需要再传输列位址 , 可读出多笔资料 , 这种方法当时是很先进的 , 不过现在看来就很没效率 。
FPM DRAM有30pin SIMM和72pin SIMM两种 , 前者常见于286、386和486的电脑上 , 后者则常见于486与早期型的奔腾电脑上 , 30pin的常见容量是256KB , 72pin的容量从512KB到2MB都有 。
EDO DRAM
从KB到GB内存条经历了什么?主流内存条发展历史回顾

文章插图
比较少见的168pin EDO内存 , 通常都用在服务器上
其实也是72pin SIMM的一种 , 它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先进的寻址方式 , 这种内存简化了数据访问的流畅 , 读取速度要FPM DRAM快不少 , 主要用在486、奔腾、奔腾Pro、 早期的奔腾II处理器的电脑上面 , 本人第一台电脑486上面就插着两条8MB的EDO内存 。

推荐阅读